正文 第16章 人類的行動(3)(1 / 3)

表麵看,不亂扔垃圾是最容易做到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亂扔垃圾行為總是“習以為常”。到底什麼人愛亂扔垃圾呢?對這個問題,澳大利亞飲料工業環境委員會不久前發表了一個很有意義、又很有趣味的《丟棄行為研究報告》,用大量調查材料回答了這個問題。報告指出,在亂扔垃圾的人中,大多數人並未意識到這種行為是不光彩的,隻有少數人知道這種行為有失體麵,因此把垃圾扔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報告還告訴我們,亂扔垃圾最多的是15歲以下的孩子,中小學生亂扔垃圾的次數比平均水平要高,失業人士亂扔垃圾的次數也比平均水平高,這可能與心情有關。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亂扔垃圾的次數則比平均水平要低,這說明亂扔垃圾的不文明行為,與文化素養不高有關。“每個人平時不亂扔垃圾”,這是北方交通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全體學生為保護環境向全國青少年朋友發出的八條倡議之一,願我們都響應他們的倡議。

二、少用一次性製品

請你多用可重複使用的耐用品。比如說,用可重複使用的容器裝冰箱裏的食物,而盡量不用一次性的塑料保鮮膜;使用可換芯的圓珠筆,不用一次性的圓珠筆;出外遊玩時自帶水壺,減少塑料垃圾的產生;旅遊或出差時,自帶牙刷等衛生用具,不使用旅館每日更換的牙具等。現在,德國的旅館已經不提供一次性的牙刷、牙膏、梳子、拖鞋等用品。這一點我們不如人家。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了就扔”的東西不少,最多的大概就是塑料袋了,這是資源的巨大浪費,也使垃圾量大增。我國每年塑料廢棄量為100萬噸,北京市如果按平均每人每天用一個塑料袋計算,每個袋重4克,每天就要扔掉4.4萬千克聚乙烯膜,僅原料就扔掉近4萬元。

另外,不用普通木杆鉛筆,使用自動鉛筆。你知道嗎,全世界的鉛筆年產量是100億支,其中75億支鉛筆是我國製造的,製造這75億支鉛筆至少需要10萬立方米的木材!

三、自備購物袋,少用塑料袋

以前我們提著購物袋、菜籃子上街購物,後來這一習慣被濫用塑料袋取代了。今天,提著菜籃子、布袋子購物成了環保認識的標記,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從而減少了“白色汙染”。在德國,不少超市裏的塑料袋不是免費提供的,這是為了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很多德國人買東西時,習慣提著布兜子,或直接將貨物裝到車上,不用塑料袋。一些家庭主婦為了少用塑料袋而挎著碩大的藤籃上街購物。如果你想為減少“白色汙染”做點事,請自帶購物袋上街購物,少領取商店給的塑料袋;重複使用已有的塑料袋;買菜時帶上菜籃、藤筐或用過的塑料袋等。

四、自備餐盒

一次性白色餐盒是“白色汙染”的主要禍根之一。據統計,全國鐵路列車餐車上一年消耗8億多隻快餐盒,其中近50%被丟棄在鐵路沿線。摒棄白色快餐盒勢在必行!

請自帶飯盒在單位或學校用餐,減少白色快餐盒的使用。這樣,既節約了寶貴的石油資源,又能減少垃圾的產生。

五、少用一次性筷子

很多人喜歡用一次性筷子,認為它既方便又衛生,使用後也不清洗,一扔了之。然而,正是這種吃一餐就扔掉的東西加速著森林的毀壞。森林是二氧化碳的轉換器,是降雨的發生器,是洪澇的控製器,是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區。這些功能絕不是生產一次性筷子所得的利潤能替代的。

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發明的。日本是森林大國,森林覆蓋率高達65%,但他們從不砍伐自己國土上的樹木製造一次性筷子,全靠進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不到14%,卻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國。我國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企業每年要向日本和韓國出口150億雙木筷,為此消耗木材130萬立方米,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我們應該警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