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佛前木魚,點化遇仙(1 / 2)

那一世,我是佛前一隻木魚,安靜的坐落在“天覺寺”一角,每日等待那個人的到來。

他是這裏的小和尚,法號“無塵”。

我常常感歎主持的聰慧,居然為他取了這樣一個貼切的名字,因為他有著清澈的笑容和純粹的眼神,確是不惹一絲塵埃。

無塵的僧衣是我見過的最整齊的,他誦經的聲音也是我聽過的最動聽的。他的一切一切,在我看來,都是這裏的獨一無二。

不是我見識短淺,我原本乃是無極之地的一棵桑樹,修行三百多年,雖然不成氣候,也算看過這世上萬千。可是,卻無一物能抵無塵回眸時的笑靨。

那一笑,天地震顫,四季停滯,皆然為他如癡如醉。

很久很久以後,我終於明白,因為我愛他,所以才會如此熱烈的愛著跟他有關的一切,即使那些並沒有什麼特別。

無塵從小在天覺寺長大,我們相伴已經有十個年頭了,從他十歲開始到現在,可謂“青梅竹馬”。請原諒我的不自量力,濫用這個美好的詞語,因為我不過是一隻不會說話不會走路的木魚。

可是,如果有可能,我真的希望自己不是木魚,而是人。可以站在他的身旁,給他溫暖,給他懷抱的人。

那樣,當那些可惡的師兄弟們集體欺負他的時候,我就可以挺身而出,揮動我的拳頭,瞪著我的眼睛,好好的嗬斥他們一通。

無塵從來不這樣做,他隻會微笑,然後默默低頭,隻有我能看見,他低下頭的那一刻,會有一滴晶瑩的淚珠順著臉頰滑落,最後,砸在我的身上。

是的,那樣的感覺是“砸”。不然,我怎麼會感覺到撕心裂肺般的疼痛?

許多年後,我的容顏漸變得有些殘破,無塵也在逐漸成熟。他的經書誦念的越來越好,每逢佛事,隻有他能夠坐在大殿之上,向老百姓們傳教佛家偈語,梵音縈繞殿堂,仿佛處處都有他的存在,處處都是他的蹤跡。

人們尊敬他,喜愛他,原來對他不屑一顧的師兄弟們,早已不再同他戲謔,他們也開始尊敬他,膜拜他,視他為“天覺寺”的驕傲。

這一切看似來得突然,不過短短幾年光景,隻有我知道,他為此付出過巨大的努力。每一個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在長流的淚水中讀完那一本本枯燥無味的經書,將它們連同深入骨髓的孤獨和驚恐,一並銘記進腦海,繼而借此,變得更加堅強和茁壯。

人若不辜負光陰,光陰也定不會辜負人。後來,他果真如願以償,我也總算安心。

很快的,我又陷入了另一場不休不止的惶恐。那場惶恐來源於,我忽然意識到,無塵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當年稚氣未脫的孩子,他還會衰老,甚至還會死亡。

我是木魚,我的生命遠遠長過於人類,可是,我早已習慣了有無塵相伴的日子,失去了他,我該怎麼獨活?天覺寺的梵音不會停止,而那時,卻再也不會是我所熟悉的聲音,我的身體亦承受不了第二種力道的敲打,我的視線也無法適應尋覓不到無塵的生活。

歲月匆匆,未到天荒地老的時候,我們便永別了。

他的結局很好,壽終正寢,安然老去。入殮後,他的棺木被擺放在佛殿一側,我遠遠看著寺廟的和尚繞著他的棺木誦經超度,看著附近百姓前來為他送行,心中五味雜陳。他的離開,對於別人來說,是仙逝。他們為他舉行一個隆重而盛大的葬禮,之後就能心安理得的繼續好好生活下去。可是,我做不到。

那一刻,天崩地裂的無助感油然而生,我淚眼模糊的看著眼前來來去去的人群,聽著嘈雜混亂的說話聲音,突然想要劇烈的嘔吐。

沒有了無塵的世界,再也尋覓不到一絲溫暖,再也沒有一點值得留戀。這裏的人和事,無論是好是壞,都令我無比厭惡,我開始憎恨他們。正是他們赫赫然的存在,反襯著無塵的離開,更將我窒息的孤獨逼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