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植物對人的生活有哪些好處?
植物對人的生活有重要的意義:
1)降溫增濕效益——調節環境空氣的溫度和濕度
“大樹底下好乘涼”,在炎熱的夏季,綠化狀況好的綠地中的氣溫比沒有綠化地區的氣溫要低3-5度,我們測定居住區綠地與非綠地氣溫差異為4.8度。
綠地能降低環境的溫度,是因為綠地中園林植物的樹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陽輻射帶來的熱能(約20-50%),更主要的是綠地中的園林植物能通過蒸騰作用(植物吸收輻射的35-75%,其餘5-40%透過葉片),吸收環境中的大量熱能,降低環境的溫度,同時釋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環境空氣的濕度(18-25%),對於夏季高溫幹燥的北京地區,綠地的這種作用,可以大大增加人們生活的舒適度。
1公頃的綠地,在夏季(典型的天氣條件下),可以從環境中吸收81.8兆焦耳的熱量,相當於189台空調機全天工作的製冷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嚴寒的冬季,綠地對環境溫度的調節結果與炎熱的夏季正相反,即在冬季綠地的溫度要比沒有綠化地麵高出1℃左右。這是由於綠地中的樹冠反射了部分地麵輻射,減少了綠地內部熱量的散失,而綠地又可以降低風速,進一步減少熱量散失的緣故。
2)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效益——調節環境空氣的碳氧平衡
城市綠地中的園林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在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機營養的同時,向環境中釋放氧氣,維持城市空氣的碳氧平衡。北京城近郊建成市區的綠地,每天可以吸收3.3萬噸的二氧化碳,釋放2.3萬噸氧氣,全年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碳424萬噸,釋放氧氣295萬噸。對於維持清新的空氣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要吸進750克的氧氣,呼出1,000克的二氧化碳,而一棵胸徑20公分的絨毛白蠟,每天可以吸收4.8千克的二氧化碳,釋放3.5千克的氧氣,可以滿足大約5個成年人全天呼吸的需要。
早晨隨著太陽的初升,綠地中園林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於是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漸降低,到中午左右二氧化碳含量降到最低點,夜晚,植物光合作用停止並且也開始進行呼吸作用,而由於城市人的活動、車輛等的運轉,都向空氣中釋放二氧化碳,空氣中二氧化碳開始升高。所以在綠地中鍛煉,從環境空氣的清新程度上來說,是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最好,而在清晨並不是最好的時間。
3)滯塵效益——大自然的濾塵器
空氣中的粉塵不僅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汙染物,而且粉塵顆粒中還粘附有有毒物質、甚至病菌等,對人的健康有嚴重的危害。綠地中的園林植物,具有粗糙的葉片和小枝,這些葉片和小枝具有巨大的表麵積,一般要比植物的占地麵積大二三十倍,許多植物的表麵還有絨毛或黏液,能吸附和滯留大量的粉塵顆粒,降低空氣的含塵量。當遇到降雨的時候,吸附在葉片上的粉塵被雨水衝刷掉,從而使植物重新恢複滯塵能力。
綠地滯塵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麵,是綠地充分覆蓋地麵,有效地杜絕二次揚塵。據測定,北京空氣中的粉塵,隻有20%來自城市的外部,而大約80%來自城市內部的二次揚塵,建立良好的綠地,做到黃土不露天,是降低粉塵汙染的重要措施。
3)吸收有毒氣體的效益
園林植物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氯氣等有毒氣體,並且做到徹底的無害處理。1公頃綠地,每年吸收二氧化硫171千克,吸收氯氣34千克。
4)園林綠地的減菌效益
許多園林植物可以釋放出具有殺菌作用的物質,如丁香酚、鬆脂、核桃醌等,所以綠地空氣中的細菌含量明顯低於非綠地。因此綠地的這種減菌效益,對於維持潔淨衛生的城市空氣,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