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中國近代機械工業的建立(2)(1 / 3)

(1)造船。江南製造局於1872年裝配製造了排水量2800噸、1800馬力的大型兵船“海安”號,1920年前後為美國裝配製造了4艘排水量達14750噸、3430~3668馬力、時速達10.5海裏的遠洋運輸艦。福州船政局於1883年裝配製造了2400馬力的“開濟”號兵船,1906年裝配製造了排水量3074噸、3000馬力(1馬力=735瓦,全文同)的“寧紹”號兵船。

(2)動力機械。1918年江南製造局生產了為萬噸遠洋運輸艦配套的3430和3668馬力蒸汽機。1908年廣州均和安機器廠仿製了單缸臥式低速8馬力煤油機,這是中國最早的內燃機產品。1909年上海求新機器輪船廠製造了5馬力煤氣機,1910年製造了4~6馬力煤油機和25馬力煤油、煤氣雙燃料發動機。1913年廣州協同和機器廠製造了中國第一台燒球式40馬力柴油機。1924年上海新祥機器廠首先仿製成16馬力、24馬力等5種規格低速重型柴油機。

(3)機床。除江南製造局等自產自用的機床外,1915年上海榮昌泰機器廠製造出中國第一台車床(4英尺腳踏車床,仿英國產品製造)。這個廠也是中國第一家製造車床的專業廠。1918年上海王嶽記機器廠製造出中國第一台3號萬能銑,1926年上海豐泰機器廠和福昌祥機器廠分別製造出1號、2號萬能銑。

(4)農產品加工設備。1887年上海張萬祥福記鐵工廠仿製出日式軋花機。1900年上海永昌機器廠仿製了意大利式繅絲機。其他如黃豆榨油機、棉子榨油機、碾米機等也於1905~1909年期間先後生產出來,如漢陽周恒順機器廠在1905年已經製造了成套磚茶、榨油設備。

(5)輕紡設備。1900年上海曹興昌機器廠製造出平麵對開印刷機。1912年上海家興工廠製造出手搖襪機及小型針筒槽銑床。

(6)通用工礦設備。1907年前後,漢陽周恒順機器廠已經生產了15~30馬力的抽水機和60~80馬力的卷揚機。1922年上海增茂五金廠開始生產小口徑低壓閥門、管接頭。1926年上海華德機器廠生產的鑄鐵閥門,最大口徑6英寸。

(7)兵器。1878年製成40重磅(彈丸重)、長4.7英寸(1英寸=0.25米,全文同)鋼膛熟鐵箍前裝炮。1884年製成37毫米架退式後裝炮。1888年製成第一門250磅、9英寸後裝要塞炮。1892年製成800磅、12英寸要塞炮。1893年製成漢陽式79步槍。辛亥革命後的1913年,製造出新型迫擊炮、步兵炮、山炮等,在技術上已有相當的進步。

二、近代機械工業從發展到衰退(1927~1949年)

(一)1937年“七七事變”前的機械工業從1927年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中國機械工業起色不大。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中國東北領土,規模較大的沈陽兵工廠等悉為敵人侵占。這一時期,在全國範圍興起的抵製外貨高潮推動下,機械工業也有過局部的、短暫的發展。國民政府1931年在上海籌建中央機器廠(後因抗戰爆發而停頓);1936年在湘潭開始籌建中央電工器材廠(因抗戰爆發遷昆明),下設電線、燈泡、電話機、電機四個分廠。兵工係統重點擴建了南京、漢陽等兵工廠。航空委員會於1934年在杭州建設了中央飛機製造廠,1936年在南昌建立了製造轟炸機的飛機廠。到“七七事變”前,中國機械工業具有一定修造能力的工廠,在民用機器製造方麵主要有新中工程公司、永利化學公司機器廠和大隆、環球、周恒順、新民等機器廠;在修造船方麵主要有江南、馬尾、求新、大沽、黃埔等廠;在鐵路機械修造方麵主要有長辛店、唐山、四方、江岸等廠。但總的看來,基礎仍很薄弱,裝備落後,大多數廠隻有普通的車、刨、鑽床,有銑床、磨床的很少。基本上沒有精密的計量、測量儀器。包括軍工廠在內,全國有鑄鋼能力的隻有9個廠,共擁有電弧煉鋼爐12座,容量13.65噸,最大的2噸。技術力量也很弱,除國營廠外,民營機械廠隻有上海的大隆、新中、新民、濟南的陸大,漢陽的周恒順,重慶的華興等少數機械廠有工程師。這個時期在主要原材料和零件進口情況下生產的主要產品品種有自動螺絲機、燈泡用鎢絲機,排水量4275噸長江客貨輪、排水量2383噸的護航艦;40、50馬力以下的柴油機,200馬力以下的煤氣機;200千瓦以下的交流發電機及電動機、6600伏以下的變壓器;18英尺普通車床、14英尺龍門刨床以及搖臂鑽床、萬能銑床、衝床等中小型機床和鍛壓設備;小型離心泵、風機、空氣壓縮機以及輕紡工業的小型紡紗廠、織布廠、繅絲廠、製革廠的成套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