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海是一個五彩繽紛的海,位於南太平洋中,是太平洋的邊緣海。珊瑚海處於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新赫布裏底群島、新喀裏多尼亞島和南緯30度線之間,那裏是珊瑚蟲的天下,眾多的環礁島和珊瑚石平台像天女散花一般,繁星點點地散落在廣闊的洋麵上,把蔚藍的海洋點綴得格外漂亮。
珊瑚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它的麵積約500萬平方千米。珊瑚海不僅麵積大,海水中還有發達的珊瑚礁構造體。這裏的海水平靜潔淨,水溫變化不大,是一個典型的熱帶海。該海的最熱月是2月,表層平均水溫為28℃,8月也有23℃,全年水溫都在20℃以上。由於適宜的氣候條件,海中富含浮遊生物和海藻,所以對珊瑚蟲的生長繁殖非常有利。珊瑚海的平均水深為2394米,在世界各個海中不是很突出,但因其麵積極為廣袤,海水總體積高達1147萬立方千米,比世界第三大海阿拉伯海多9%,水量約為我國東海的43倍。珊瑚海的海底大致由西向東傾斜,海底有縱橫交錯的海盆、淺灘和海底山脈,有不少地方的深度達到了3000~4500米。
五彩繽紛的珊瑚海
珊瑚海是一個非常澄靜的海,海水的含鹽度和透明度都很高,呈現出深藍色。在珊瑚海的陸架和淺灘上,以島嶼和海底山脈為基底,生長著大量珊瑚群體,形成了一個個色彩斑駁的珊瑚島礁,它們鑲嵌在碧波萬頃的海麵上,構成了一幅幅美麗壯美的圖景。世界最大的三個珊瑚礁群都坐落在這裏,它們分別是大堡礁、塔古拉堡礁和新喀裏多尼亞堡礁。世界上最有名的珊瑚礁是大堡礁,它如同一座城堡,從托雷斯海峽延伸到南回歸線處,南北線延伸展2400千米,東西寬約150千米,總麵積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珊瑚體。
如果從空中俯瞰珊瑚海,會發現大堡礁將海裝飾得非常美麗,它如同一串串閃耀著天藍、靛藍、蔚藍和乳白色光芒的明珠,鑲嵌在藍色的海洋之上。珊瑚在陽光充足的熱帶海區淺水水域中才能生長,然後在陸架和海底淺灘區域逐漸形成了大量的珊瑚礁。由於珊瑚對生長環境要求很嚴格,所以在有些海域中根本看不到它的蹤影,大堡礁的形成可謂是大自然的奇跡。大堡礁是地球上最大的活珊瑚體,它由3000多個形成於不同階段的珊瑚礁、珊瑚島、沙洲和瀉湖組成,它的形成曆史在一萬年以內,即晚於最近一次冰河時期。
大堡礁中有很大部分隱沒水下成為暗礁,隻有小部分露出水麵成為珊瑚島,這對船隻的航行非常不利,一不小心就可能觸礁。除了大型的珊瑚礁,還有500多個珊瑚島分布在這個海域,它們星羅棋布散落在900多平方千米的海麵上,如同一列列城堡守衛著澳大利亞的東北海防。島上有茂密的熱帶叢林,旁邊是白銀色的沙灘,沙灘的外麵是碧藍色的海水,還有五顏六色的珊瑚礁平台,一切都是那麼和諧、自然。珊瑚海有充足的陽光,空氣清新,海水潔淨,再加上複雜的礁石林立,對生物的生長和繁衍非常有利。正是因為有了眾多有利條件,所以這裏成了海洋生物的樂園。
珊瑚海異常美麗
珊瑚礁是由珊瑚造成的,但不是所有的珊瑚都能造礁,隻有體內含有石灰質的珊瑚才具有造礁的本領,如石珊瑚、鹿角珊瑚、多枝薔薇珊瑚等。大堡礁長達2400千米,塑造它可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這個工程的建築工是350種小珊瑚蟲。珊瑚蟲與水母有親緣關係,每個珊瑚蟲的嘴周圍有一圈觸須,負責從海水中吸取碳酸鈣,變成石灰質的外殼,外殼累積起來便成為珊瑚礁。
珊瑚體內的蟲黃藻對造礁有突出貢獻,它是一種個頭很小的單細胞藻,1000個蟲黃藻連在一起隻有一粒米那麼大。蟲黃藻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之後放出新鮮氧氣,把氮磷鉀變成有機物,以此作為珊瑚蟲生長的營養,使珊瑚能夠健康迅速生長。當環境變得陰冷時,蟲黃藻便會逃之夭夭,珊瑚因為失去營養變得暗淡無光,最後隻能枯萎死亡,所以珊瑚隻在有陽光的淺水區生長,水深一般不超過40米。珊瑚海中有如此多珊瑚礁,說明在這裏不僅有大量造礁珊瑚,還有數量眾多的蟲黃藻,它們幫助珊瑚繁殖生長。正是有了珊瑚和蟲黃藻的成功合作,珊瑚礁才能順利形成,珊瑚海才能變得如此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