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飛翔的夢想(3)(1 / 3)

現代飛艇

飛艇同樣是一個大氣囊,但密封不開口,裏麵充著比空氣輕的氫氣、氦氣等,所以也是靠空氣浮力上升的。氣囊下部為機艙,裝有發動機、艇舵和螺旋槳,可以依靠自己帶的發動機提供動力來飛行。在飛天發展的早期,主要充填氫氣,大家都知道氫氣是非常容易起火甚至爆炸的,在飛機技術成熟以後,飛艇曾經一度銷聲匿跡,被人們淡忘。20世紀70年代人們又重新想起這種節能的飛行器,開始製造現代氣艇,材料改為高強度鈦鋁合金和化纖織物,自重減少,載量增加。大型汽艇可乘載數百旅客或成百噸貨物,能連續飛行幾周,航程可達數千千米。可用於水力發電機組、巨型火箭、原子反應堆的整體直接運輸。可用於移動井架,吊裝橋梁和大樓……飛艇這一古老的飛行器再創了輝煌。

現代軍用飛艇1872年,世界第一艘使用3.68千瓦內燃機作為動力的飛艇由保羅·海茵萊茵駕駛試飛成功。

1873年,法國生物學家、醫生馬雷用定時連續攝影,初步掌握了鳥類飛行中複雜的撲翼動作,使人類早期飛行探索中的撲翼機研製活動暫告結束,飛機研製自此不再考慮撲翼方案。

1873年10月6日,美國人多納德遜、朗特和記者福特三人乘坐8500立方米的載人氫氣球首次飛越大西洋成功。此前,他們曾於9月19日從美國紐卡南起飛作過第一次嚐試,但遭到失敗。

1875年,俄國的門捷列夫設計了帶氣密座艙的同溫層載人氣球圖紙。

1877年,美國人為紀念氣球在田納西州納什維爾攜帶郵件飛行,發行了世界郵政史上第一套航空紀念郵票。

1883年,法國人齊桑忌耶兄弟研製的用11千瓦電動機驅動的1060立方米氣球飛行成功,平飛速度達4米/秒。這同樣屬於對飛艇原始形式的一種探索。

1884年8月9日,法國人試飛了由電動機驅動的“法蘭西”號全向操縱型飛艇。列納爾上尉在當天的試驗中,飛行4200米後又成功地返回起飛點,從而結束了人類飛行一直要受風擺布的曆史。“法蘭西”號飛艇直徑8.5米,長51.8米,航速19.3千米/小時,電動機功率6.6千瓦(9馬力),它驅動一個直徑9米的拉進式螺旋槳。它被認為是最早飛行成功的一艘飛艇。

1898年11月13日,旅法巴西人杜蒙用汽車內燃機裝於飛艇試飛。這是汽油發動機最早用於飛艇。

1899年,旅澳華僑謝鑽泰設計出鋁殼結構、電機推進的“中國”號飛艇圖紙,這是由中國人首次設計的有動力飛行器。1900年7月2日,德國的齊伯林伯爵經6年努力,在包金斯基附近的工廠裏製成他的第一艘充氫硬式飛艇,並在菲特烈港附近試飛成功(可載1名乘員和5名乘客),飛行時間20分鍾。該艇型號為LZ-1,直徑11.73米,長127米,用防水布組成17個氣囊,容積11300立方米,升力13000千克。它是齊伯林在1918年前研製出的113艘飛艇中的第一艘。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齊伯林飛艇幾乎主宰了大半個世界的天空。但是,由於齊伯林飛艇裏麵是很容易燃燒的氫氣,所以飛行安全就成為導致飛艇最終被飛機擠出航空市場主流的因素之一。

1901年10月19日,旅法巴西人杜蒙的6號橡皮飛艇從巴黎郊區桑克爾山出發,實現了繞巴黎埃菲爾鐵塔一周的壯舉,因此獲獎金15萬法郎。他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飛行器已完全能夠按人的意誌自由飛行,在航空發展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頁!此次飛行距離11千米,飛行時間30分鍾。

1902年,法國人列保吉製成世界上最早的半硬式飛艇,其功率29.4千瓦,時速可達36千米。

1903年,熱心的航空探索者、旅法巴西人杜蒙因駕駛他的9號飛艇成功地降落在友人依萊塞斯的住宅庭院前,並走下來喝咖啡小息,而使這種飛行器真正成為可供私人利用的空中交通工具,它甚至可用於森林上空的散步。這次有趣的飛行經曆,充分顯示了飛行器已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巨大的魅力。知識點飛艇是一種輕於空氣的航空器,它與氣球最大的區別在於具有推進和控製飛行狀態的裝置。飛艇由巨大的流線型艇體、位於艇體下麵的吊艙、起穩定控製作用的尾麵和推進裝置組成。艇體的氣囊內充以密度比空氣小的浮升氣體(氫氣或氦氣)借以產生浮力使飛艇升空。吊艙供人員乘坐和裝載貨物。尾麵用來控製和保持航向、俯仰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