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軍用飛機大全(9)(1 / 3)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曾接收約70架原屬蘇聯空軍的Tu-95係列機,但現已全部退役。而俄羅斯空軍接收的Tu-95係列機到2007年時仍在服役,預計將持續服役至2040年。

Tu-160(北約代號:“海盜旗”)是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可變後掠翼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用於替換Tu-22M逆火戰略轟炸機和Tu-95轟炸機執行戰略轟炸任務。

Tu-160可變後掠翼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它非常類似於美國空軍B-1槍騎兵轟炸機,它是蘇聯解體前最後一個戰略轟炸機計劃,同時是有史以來製造的最重的轟炸機,目前仍在生產,大約有16架正在俄羅斯空軍服役。

Tu-160“海盜旗”被它的駕駛員昵稱為“白天鵝”,這不僅僅是因為它驚人的操控性能,也是它表麵采用無光澤白色迷彩塗料的原因。

由於美國空軍從1970年提出關於B-1A轟炸機的需求計劃,因此蘇聯空軍在1972年針對這一項需求提出類似的相關計劃,包括一樣必須是超音速飛行,可變後掠翼,以及航速能夠達到2.3馬赫的機種,以用於對抗美國空軍的戰略優勢。圖波列夫設計局混合了160M飛機加長主翼的設置與Tu-144的機身概念,然後再與麥雅希熙契夫設計局M-18以及蘇霍伊T-4偵察機進行比對;“海盜旗”的血統從此可以確定它是一個多重父母的混血兒,它的可變後掠翼來自M-18,而M-18的後掠翼又是蘇聯公認最成功的設計,而圖波列夫設計局相中這一點的就是在航空動力學上無窮的潛力。企劃案提出後的次年,在Tu-22M首次試飛後,圖波列夫局被指派以麥雅希熙契夫局的設計進行發展研究。

1987年5月,Tu-160開始進入部隊服役,1988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Tu-160的作戰方式以高空亞音速巡航、低空亞音速或高空超音速突襲為主,在高空時可發射長程巡航導彈在敵人防空網外進行攻擊;擔任防空壓製任務時,可以發射短距離飛彈。此外,該機還可以低空突襲,用核子彈頭的炸彈或是發射導彈攻擊重要目標。

1989年,美麗優雅又威力十足的“白天鵝”終於出現在蘇聯大眾麵前,而1989年到1990年也是Tu-160最忙的一年,該年它忙著以自身的重量等級打破44項世界飛行紀錄。1995年的巴黎航展上,西方世界第一次能夠近距離觀察到Tu-160。

與美國的B-1槍騎兵轟炸機相比,速度Tu-160比槍騎兵快80%、體積比槍騎兵大上將近35%、航程比槍騎兵多出將近45%,它的可變後掠翼內收時呈20度角,全展時呈65度角;圖波列夫局的設計師在它的襟翼後緣上加上雙重穩流翼,這樣可以減少翼麵上表麵與空氣接觸的麵積,降低阻力。

Tu-160有兩個彈艙,每一個彈艙都能夠攜帶20000千克自由落體式炸彈(以傳統250千克炸彈來說,Tu-160就能夠攜帶FAB-250炸彈176枚,比B-29超級堡壘轟炸機多4倍,比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多46%,比B-1槍騎兵轟炸機多17%),或者是以滾轉式彈艙發射核武導彈。如果B-1B願意犧牲操控與匿蹤性能加上外掛武器的話,B-1B得載重量可達61000千克,然而Tu-160也加上外掛彈藥的話,還是比B-1B多攜載39%的炸彈(Tu-160外掛載量可達45000千克)。所以說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重型轟炸機寶座非屬Tu-160不可。

Tu-160也是前蘇聯自二戰以後第一架“無武裝”的轟炸機,亦即它沒有自我防衛的武器(Tu-22M逆火戰略轟炸機以及Tu-95轟炸機的機尾還有單座單/雙管23毫米機炮)。知識點作戰半徑作戰半徑是指戰機攜帶正常作戰載荷,在不進行空中加油,自機場起飛,沿指定航線飛行,執行完任務後,返回原機場所能達到的最遠距離。它小於二分之一航程。是衡量飛機戰術技術性能的主要指標之一。計算作戰半徑時,應從載油量中扣除地麵耗油、備份油量和戰鬥活動所需油量。作戰半徑的大小與飛機的飛行高度、速度、氣象條件、編隊大小、戰鬥任務和實施方法等因素有關。軍用運輸機軍用運輸機運送軍事人員、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的大型飛機,具有載重量大,續航能力強等特點,執行空運、空降、空投等任務。軍用運輸機軍用運輸機自衛能力較差,戰鬥中必須由戰鬥機護航。軍用運輸機開始是由轟炸機和民用飛機改裝而成,後來逐漸發展成獨立機種。20世紀60年代中期,采用噪音小、耗油低的渦輪風扇發動機。以後動力裝置不斷革新,性能大幅度提高。美製C—5A戰略運輸機,裝有四台渦輪風扇發動機,巡航速度871千米/小時,航程4700千米,載重120噸。可搭乘345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軍用運輸機現正朝多機身、大功率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