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頭”卡-50
卡-50,原編號為卡-136,是前蘇聯卡莫夫設計局研製的新型共軸反轉旋翼武裝直升機。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為“噱頭”,俄軍將其命名為“黑鯊”或“狼人”。卡-50於1977年完成設計,原型機於1982年7月27日進行首次飛行,1984年首次公布,1991年開始交付使用,1992年底獲得初步作戰能力。
卡-50武裝直升機卡-50主要用於完成反坦克任務,此外還可用來執行反艦/反潛、搜索和救援、電子偵察等任務。卡-50采用了很多先進技術,如紅外抑製技術、紅外誘餌撒布裝置和裝甲、先進的火控技術。1996年,卡莫夫設計局公開了卡-50的雙座型卡-52,俄軍將其命名為“短吻鱷”。卡-50與卡-52協同作戰,形成黃金搭檔。
“光環”米-26
米-26前蘇聯米裏設計局(現改名為米裏莫斯科直升機廠股份公司)研製的雙發多用途重型運輸直升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給的綽號為“光環”。這種直升機是繼米-6和米-10以後發展的重型運輸直升機,也是當今世界上最重的直升機。為開發西伯利亞及北方沼澤和凍土地帶,蘇聯決定發展一種全天候重型運輸直升機。在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方案論證,目標是其裝載能力要達到以前生產直升機的1.5~2倍以上,正式研製工作大約持續了3年,原型機於1977年12月14日首次試飛。1981年6月,米-26的預生產型在34屆法國巴黎航空展覽會上首次公開展出,1982年開始研製軍用型,1983年米-26交付使用,1986年6月開始出口印度。總計製造了約300架。目前仍在生產。米-26已發展有米-26A、米-26T、米-26P及米-26M等多種型別。
米-26直升機米-26直升機具有極其明顯的軍事用途,這種直升機最大內載和外掛載荷為20噸,相當於美國洛克希德公司C-130“大力士”的載荷能力。米-26直升機主要用於沒有道路和其他地麵交通工具不能到達的邊遠地區,為石油鑽井、油田開發和水電站建築工地運送大型設備和人員。米-26往往需要遠離基地到完全沒有地勤和導航保障條件的地區獨立作業,因此,要求直升機必須具備全天候飛行能力。
2008年5月25日15時50分許,由俄羅斯支援中國四川搶險救災的一架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飛抵四川德陽市廣漢機場,將執行吊運大型機械設備的任務,僅用兩架次就將唐家山堰塞湖230名受災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
2008年5月26日上午11:05,一架紅色米-26直升機吊裝了一台重約13.2噸的重型挖掘機前往唐家山堰塞湖壩體。
2008年5月29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後形成的最危險的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搶險取得階段性勝利。在岷江主汛期到來之前,為確保天府之國的平安立下汗馬功勞。
“眼鏡蛇”AH-1
AH-1武裝攻擊直升機
AH-1“眼鏡蛇”是貝爾公司為美國陸軍專門研製的世界上第一種“專門設計的專用的”武裝攻擊直升機。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陸軍根據越南戰場上的實際需要,迫切要求迅速提供一種高速的重裝甲重火力武裝直升機,用來為運兵直升機提供沿途護航或為步兵預先提供空中壓製火力。因為當時用普通運輸直升機臨時加機槍改裝的火力支援直升機不僅速度慢,而且無裝甲保護,火力也不強。
AH-1“眼鏡蛇”直升機由於其飛行與作戰性能好,火力強,被許多國家廣泛使用,並幾經改型。AH-W“超眼鏡蛇”直升機是新近推出的最新型反坦克直升機。該機更突出了高溫高原性能,具有全天候晝夜作戰能力和一定的空戰/自衛能力。貝爾公司1989年又發展了四槳葉的AH-1(4B)W“毒蛇”直升機,采用了先進無軸承旋翼,載運能力將提高一倍,飛行性能也將有較大提高。
“黑鷹”運輸直升機
S-70是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為美國陸軍研製的雙發單旋翼戰鬥突擊運輸直升機。美陸軍編號UH-60A、UH-60C,綽號“黑鷹”。1972年開始研製,第一架原型機於1974年10月首飛,1977年8月開始生產,1979年4月開始交付使用。該機的主要任務是戰鬥突擊運輸,傷員疏散、偵察、指揮及兵員補給等任務,是美國陸軍20世紀80年代直升機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