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樹梢的歌唱家(1 / 3)

蟬屬於同翅目蟬科,全世界已知約2000種,中國僅有200種。它們在自然界出現的時間前後不一。蟪蛄,體長約2厘米,全身黑褐色。蟪蛄是最早登台的歌唱演員,鳴聲尖而長,連續不斷。

常住在農村或者郊區的人會深有感觸,每到盛夏時節,就是蟬一生中最美好的時節。這時候也是人們能享受到蟬鳴叫的濃濃夏意的時候。這樣抑揚頓挫的蟬鳴聲,能讓人感覺到大自然的聲音。當夏季的一場雷雨嘩啦嘩啦下過後,在大樹的周圍,尤其是老樹周圍的地麵上,你會發現很多圓圓的洞穴,這就是蟬兒出土的地方,如果你運氣好,在傍晚時分還能抓到剛剛從洞中爬出來沒來得及蛻殼的蟬兒呢。

蟬屬不完全變態的漸變態類昆蟲。它們的生長史一般都較長,需要2—3年才能完成一代。就生長的時間而言,最著名的要算美國的17年蟬,此外還有3種13年蟬,它們可算得上是昆蟲中的壽星了。蟬的生活方式和產卵方式都很特別。蟬把卵產在樹木的嫩皮下,一般在產卵後一周它就會死去。經過一個月左右的孵化,幼蟲就會掉落到地麵上,這時候它們已經具備自行掘洞鑽入土中棲身的能力。在土中,它們靠自己刺吸式的口器吸食樹根的汁液為生。在漫長的幼蟲期,蟬蛹生長非常緩慢。這個時期的蟬又叫蟬猴、知了猴或蟬龜,營養豐富,不但是傳統中藥,而且富含很多蛋白質,味道很不錯。

當生長到一定程度並下透雨時,它會用自己兩個有力的前爪挖開洞穴爬出來,用來挖洞的前爪還可以用以攀援。它們慢慢爬上樹幹,等待蛻皮。蟬蛹背上出現的黑色裂縫,預示著蛻皮過程的開始。蛻皮是由激素控製的。蛻殼是從頭部開始的,同時前腿一點點從舊殼中拔出來,蟬蛹的前腿呈勾狀,等待成蟲從空殼中出來時,它就可以牢牢地掛在樹上。

蟬殼

蟬蛹必須垂直麵對樹身,否則翅膀就會發育畸形。當蟬的上半身獲得自由以後,它又倒掛著使其雙翼展開。在這個階段,蟬身體很軟,翅膀也沒有展開,它們通過其中的體液管使之展開。體液管由液體壓力而使雙翼伸開。當液體被抽回蟬體內時,展開的雙翼就已經變硬了。如果在這一過程中受到幹擾,這隻蟬將會終生殘廢,也許根本無法飛行。整個羽化過程大約需1—3小時。經過這一痛苦的過程,成蟲就可以飛向叢林樹冠,開始自己自由的飛行生活。它們是靠像針一樣中空的嘴刺入樹木枝幹吸食汁液為生的。

蟬的種類也不盡相同,它們的形狀都很相似,但顏色卻各異。蟬的兩隻複眼中間有三個不太敏感的眼點,兩翼上簡單地分布著起支撐作用的細管。這些都是古老的昆蟲種群的原始特征。

大青葉蟬

為什麼蟬能鳴叫,它是靠什麼來鳴叫發聲的呢?蟬是靠它腹部的一對鳴器來鳴叫的,這對鳴器是由鼓膜和鼓肌組成,當鼓肌收縮,膜內發音膜也隨之收縮,便產生聲波,發出嘹亮的聲音。不過可不是所有的蟬都有鳴器,雌蟬是沒有鳴器的,它可是個“啞巴”。

蟬的家族中還有一種被稱作“雙鼓手”的“高音歌手”蟬。它的身體兩側的環形發聲器官很大,身體中部是可以內外開合的圓盤。蟬鳴就是靠圓盤開合來發出聲音的。這種聲音很單一,缺少變化,不過響度很大,比叢林金絲雀的叫聲還大呢。

捕捉蟬的方法和捕捉其他的鳴蟲的方法不同。一般在農村或郊外長大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用一根竹竿將一端固定上一個鐵絲做成的圓環,然後再去找蜘蛛網,把很多蜘蛛網完整的纏在這個圓環上。這樣就可以利用這些蜘蛛網的黏性去捕捉蟬了。另外蟬還有一個弱點它有趨光性,每到夜幕降臨的時候,隻需在樹幹下燒堆火,同時敲擊樹幹,蟬即會撲向火光,這時就可以迅速活捉它了,非常有趣。

下麵我們就來看看蟬的一種——蚱蟬。蚱蟬又叫知了、鳴蟬,它是整個蟬家族中的大個子了。它一身漆黑發亮的外衣,非常漂亮。蚱蟬的鳴聲粗獷而洪亮,高亢而響亮,真像歌唱中的男高音。不過,每當中午人們都想休息的時候,它們的聲音就顯得那樣刺耳,尤其是當群蟬齊鳴時,還真讓人感覺有些煩躁、不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