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恐龍複活的研究(1 / 1)

讓已滅絕的恐龍複活,可以說是千千萬萬人的願望。

恐龍蛋的化石已發現了不少,可惜已經石化,不可能用它孵化出恐龍來。傳聞說,前蘇聯人在西伯利亞北部一處冰層中發現了一顆冰凍的恐龍蛋,並被運到莫斯科去進行人工孵化,恐蛋先被慢慢解凍,然後放進一個孵化器內。幾天之後,專家們發現蛋內竟有微弱的心跳。經過掃描檢驗,發現蛋內有鱷魚形狀的胚胎,據專家鑒別,可能是劍龍的胚胎。

其實,這是有人利用人們喜愛恐龍的心理,編造的聳人聽聞的故事。動動腦子想一想就會知道,怎麼會有冰凍的恐龍蛋呢?恐龍時代,西伯利亞是很溫暖的,地球兩極不結冰,西伯利亞是慢慢變冷的。而恐龍滅絕的時候,盡管氣候已變得比較惡劣,但與現在比,還是相當溫暖的。地球氣候真正變得寒冷是從第四紀冰期開始的,時間約在250萬年前。

除非恐龍是寒帶的動物,下蛋時遇到天氣的突然變化,蛋被冰凍起來留存到現在。可見製造這一荒誕故事的人,缺乏基本的恐龍常識。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生物學家波納爾提出了一個再現史前恐龍的奇妙主意。他認為,隻要能找到恐龍的基本——DNA分子,然後把它移植到雌性鱷的受精卵細胞中,那麼恐龍就會從鱷魚的卵中孵化出來。

波納爾設想,可以在中生代的琥珀中去找。琥珀是古代的樹脂變成的,裏麵常含有陷入其中的昆蟲。假若能找到黑蠅或小叮蚊就好了,因為說不定它們當年曾叮過某種恐龍,吸了一點恐龍的血。這樣就能從恐龍的血細胞中把DNA分離出來,用以複活恐龍。

據說不少人都擁有恐龍時代的琥珀。但要在裏麵找到恐龍的遺傳密碼DNA卻如大海撈針。而現在已有科學家搞到了恐龍的DNA,但移植的技術難關卻是一個很難跨越的障礙。

有趣的是,在轟動一時的美國科幻影片《侏羅紀公園》中大導演斯皮爾伯格把波納爾的設想變成了現實,用他的方法複活出了幾百隻恐龍。

影片講述:有一個腰纏萬貫的大富翁,出錢雇用了一批科學家進行了一次奇特的研究。他們用從恐龍的遺骨中提取的DNA分子培育出了幾種恐龍,並將它們關養在哥斯達黎加一個小島上的侏羅紀公園裏……

影片以富翁的小孫女亞曆克西斯前往侏羅紀公園看望祖父時的種種遭遇為引線,展現了小女孩身陷“龍潭”,為恐龍所追逐的驚險、恐怖的場麵。

《侏羅紀公園》的故事圓了許多人讓恐龍複活的夢,所以它受到歡迎。可現實生活中,恐龍並沒有複活,而且還要科學家經過一係列漫長的研究和探索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