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的顏色
我們在夜空中可以看到無數的繁星,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恒星有不同的顏色,有的紅,有的黃,有的白,有的藍。顯然,這是由於恒星表麵溫度不同,紅色的溫度低,而藍色的溫度最高。在掌握了光譜分析這一武器後,就可用來研究所有能觀測到的恒星。天文學家們拍攝下各個恒星的光譜圖,這實際是恒星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的檔案。他們把恒星按光譜分了O、B、A、F、G、K、M七大類。另外對有特殊情況的恒星還有R、N、S三個副類。大略地說,恒星的表麵溫度按O~M次序減小,也就是說單位麵積上發光的亮度減小。例如,參宿七是B型星,表麵溫度12000開爾文;天狼星是A型星,表麵溫度約10000開爾文;織女星也是A型星,表麵溫度為9700開爾文;心宿二是M型星,表麵溫度為3650開爾文;參宿四是M型星,表麵溫度約3500開爾文。我們的太陽表麵溫度為6000開爾文,是一顆G型星。
其實,星體的顏色和它的光輝不是我們看到的光亮,而是它的真正亮度,能告訴人們這一星體的過去和未來。星體剛生成時,發出微弱的紅光。當幼年的星體逐漸成為成年之時,便會發出暖色,這一轉變就依賴於星體的溫度。星體老化以後,就會膨脹發出冷色,因為星體冷卻而變紅。最後,星體失去其外層的空氣,變得更緊密,溫度更高。星體最終結束其“生命”時,呈現萎縮的白光——小而昏暗,但較熱。特大星體毀滅的景象十分壯觀,它把自身物質拋向宇宙,導致超新星爆發,直至消失,變成黑洞。
新星誕生之謎
研究表明,新星最亮的時候,其絕對光度可達太陽光度的10萬倍。隻不過它的距離太遙遠了,在地球上的人們看來隻是一顆普通星星。新星爆發時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太陽在10萬年中所產生能量的總和。是不是感到不可思議呢?
新星是怎樣誕生的
有時候,遙望星空,你可能會驚奇地發現:在某一星區,出現了一顆從來沒有見過的明亮星星!然而僅僅過了幾個月甚至幾天,它又漸漸消失了。
這種“奇特”的星星叫做新星或者超新星,在古代又被稱為“客星”,意思是這是一顆“前來做客”的恒星。
新星和超新星是變星中的一個類別。人們看見它們突然出現,曾經一度以為它們是剛剛誕生的恒星,所以取名叫“新星”。其實,它們不但不是新生的星體,相反,而是正走向衰亡的老年恒星。其實,它們就是正在爆發的紅巨星。
善變的參宿四
哪怕是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最先進的地麵天文台所提供的所有光學力量,天文學家也隻能辨識出少數幾顆恒星的盤麵。參宿四就是少量的被天文學家成功辨識的恒星之一,它是獵戶座肩部龐大的紅巨星。
我們對參宿四最深刻的印象是它那超大的尺寸。這顆恒星的直徑是太陽的900餘倍,可以充裕地吞進整個火星的軌道以及小行星帶。它的光度相當於太陽的135,000倍。哪怕相隔640光年,它仍舊就如一座明亮炫目的燈塔。
現在,兩個觀測小組深入地解析了這顆恒星,並由此發現,參宿四正在悸動、翻攪,同時將外層鍬層拋入周圍的空間。新的圖景表明,這樣的質量損失每年相當於1個地球,並非類似太陽風這樣平靜而穩定的物質流。
這些痙攣並非恒星健康的信號。參宿四的年齡隻有幾百萬年,但是已經瀕臨死亡。天文學家預計,它注定將在約1000年之內作為超新星爆發,對於地球未來的居民來說,這會是一個壯觀的天象。
黑眼睛星係,又稱為睡美人星係、梅西爾64、M64或NGC4826。它是位於後發座的螺旋星係,因為在小望遠鏡下的景觀使它在業餘天文學界中非常出名。乍看之下,它很寧靜,不過實際上它正不停地翻滾和旋轉。當外圍和內層雲氣互撞,就產生了許多熾熱的藍色恒星和粉紅色的發射星雲。它奇特的內部運動,一般認為可能是一個大星係和一個小星係互撞的結果,且撞擊合並出來的星係還沒有安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