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麵對黃浦江,背倚造型嚴謹、風格迥異的建築群。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來在經濟活動領域對上海乃至中國的影響,使其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外灘的江麵、長堤、綠化帶及美輪美奐的建築群所構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觀。
漫步外灘,呈現在麵前的是數十座巍峨的大廈,構成一部風格各異而又渾然一體的古典建築藝術交響詩。1846年上海辟為商埠以後,經過約一個世紀的營建,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在這個僅有1.5千米長的一條弧線上,鱗次櫛比地矗立起52幢各種風格的大廈,有英國式、法國式、西班牙式、希臘式、文藝複興式等。從建築上看,外灘這些具有西方複古主義建築風格的大樓,雖然不是出自一個設計師,也不是建造於一個時期,但它們的建築格調基本是統一的,整個建築輪廓線的處理也是協調的,因此成為上海具有“萬國建築博覽”標誌性的建築群之一。
外灘也是上海曆史的一個縮影。著名的東風飯店,過去是名揚遠東的上海總會。這是一個典型的英國古典式建築,它有當時最長的酒吧,酒吧櫃長達30多米。外灘12號一座仿古希臘式的圓頂建築,過去是彙豐銀行。建於1923年,當時英國人曾自稱為“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的一座最華貴的建築”。解放後成了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房頂上端有鍾樓的建築是著名的海關大樓,建於1927年。大樓上的大鍾四周都可以看到時針,方圓幾裏都能聽到洪亮的鍾聲。現在的和平飯店,原是美國猶太人沙遜的沙遜大廈。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為了顯示自己的經濟實力,決定在沙遜大廈旁,建造一幢遠東最高的34層的銀行大廈。1934年正當施工時,沙遜卻無理幹涉,說“在英租界造房子,高度不得超過我的金字塔塔頂”。結果中國銀行隻能造17層,比相鄰的沙遜大廈金字塔頂低30厘米,而且工程也由外商設計、承包。外灘的這些建築,當年大多是外國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的機構。為了讓世人了解這些建築的曆史,將由專家學者重寫銘牌,逐一懸掛出準確介紹其身世的中英文“身份證”。首批重寫銘牌的有彙豐銀行、海關大樓等23座曆史名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