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關注海洋生態係統(1 / 2)

地球的表麵約有71%的部分被蔚藍色的海水所覆蓋,地球可以說是是一個海洋的星球。浩瀚無邊的海洋,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各類資源:海水中存在80多種元素,生存著17萬餘種動物和2.5萬餘種植物。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它是地球所有生命的搖籃,它以無比的壯觀和無盡的寶藏讓人類親近,然而,它在氣候變化和環境汙染麵前卻又是那麼脆弱不堪。關注海洋,善待海洋,可持續開發利用海洋也成為全人類刻不容緩的責任。

近年來,重視海洋,關注海洋已從國際性組織、國家政府間全麵展開。1997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召開第19屆大會,通過了將“海洋——人類的共同遺產”作為“國際海洋年”主題的建議,要求各國以各種形式積極參與國際海洋年的活動,同時將7月18日定為“世界海洋日”。世界上已有不少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與海洋有關的節日。例如,英國將8月24日定為英國海洋節;每年的5月22日是美國的海洋節。

在我國,每年7月,青島市都要舉行青島海洋節;中國海洋文化節也已在浙江岱山縣成功舉辦了4屆。

大海洋生態係統

近二三十年來,由於對近海漁業資源的過度開發,已經導致很多傳統經濟魚類資源衰退、漁業資源結構發生很大變化。人們逐漸發現,隻進行單品種魚類資源管理,往往難以達到頂期的管理效果,而隻有將魚類作為整個海洋生態係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研究同一海域多種魚的相互關係及其數量變動,並采取相應的嚴格管理措施,才能增加產量並提高經濟效益。而很多海洋生物(尤其是魚類)具有洄遊習性,隻有通過國際間協調、綜合管理海洋生物資源,才可能收到真正的管理效果。

大海洋生態係統的概念就是在以上兩個背景基礎上形成的。

大海洋生態係統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國海洋大氣局的K.Sherman 和羅德島大學的L.Alexander 等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作為大海洋生態係統,應符合以下條件:

(1)大海洋生態係統的麵積一般要在20萬平方千米以上:(2)具有獨特的海底深度、海洋學特征和生產力特征;(3)生物種群之間形成適宜的繁殖、生長和營養(食物鏈)的依賴關係,組成一個自我發展的循環係統;(4)汙染、人類捕撈和環境條件等因素的壓力對其具有相同的影響和作用。

目前全球範圍內劃定的大海洋生態係統共64個,在水深、海洋學、生產力和海洋生物類群等方麵各具有其獨特性。毗鄰我國的黃海、東海和南海都被列入64個大海洋生態係統之中。雖然大海洋生態係統支撐著世界海洋漁業總產量的95%,但是也是受人類活動幹擾最嚴重的海域。目前大海洋生態區麵臨的主要威脅仍舊是各種汙染、過度捕撈、對棲息地的改變和破壞。

島嶼生態係統

島嶼生態係統具有明顯的海域隔離特征,有別於典型的陸地生態係統,特點主要有:(1)明顯的海洋邊界及不連續的地理分布;(2)海域隔離降低了島嶼間的有效基因流;(3)不同島嶼間具有異質化的生境條件;(4)海洋島嶼麵積相對狹小;(5)火山和侵蝕活動等隨機事件致使島嶼在長期的地質過程中處於動態變化中。生物學家常把島嶼作為研究生物地理學與進化生物學的天然實驗室或微宇宙。這是因為,島嶼與大陸隔離,它們的動物種群和植物種群的進化都發生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可以免受其他物種在大陸所麵臨的殘酷競爭,並朝著特殊的方向進化。許多偏僻的島嶼上都擁有一些世界上最奇特的植物,這些植物甚至未曾在其他地區被發現。

這些物種因其具有地理隔離、種群邊界清晰、分布範圍狹窄及種群規模較小等特點,成為物種分化、起源研究的模式種。相應的,隨著島嶼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的不斷深入,島嶼生態係統被視為模式生態係統。

海底生態係統

海底生態係統又稱深海生態係統,是指在海底黑暗、低溫(或高溫)和高壓等極端環境下,以化學能和地熱能為基礎而存在的特殊生態係統。深海通常是指水深1000米以下的海洋,這裏缺乏陽光,靜水壓力高,溫度低至1℃,或是高達350℃,營光合作用的植物以及相應的高營養級動物在如此惡劣的環境條件下根本無法生存,因此,長期以來深海一直被認為是沒有生機的“荒蕪沙漠”。然而,海底的生命遠比我們的想象要豐富得多。

1977~1979年,美國研究人員利用“阿爾文”號深潛器最早對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2500米深的海底熱泉進行調查,在其周圍發現了完全不依賴光合作用而生存的深海生物群落,包括10個門500多個種屬,構成一個五彩繽紛、生機勃勃的複雜生態係統。與我們經常看到的水生生態係統相似,這個生態係統中的能量和物質也能通過各種生物之間的取食和被食的關係而逐級傳遞,構成完整的海底食物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