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敦煌城中,居住著胡姓一族,且族長胡遵曾官至魏國衛將軍一職,後因司馬氏篡位無奈攜家返歸故裏。
“正值國家存亡之際,當是報效家國之時,父親怎可再分親疏而罔顧民族大義?”胡遵次子胡奮今天又一次到堂屋懇求父親出仕大漢。
“為父身為魏臣,若再仕漢豈非二主之臣?”胡遵是魏國的愚忠之臣。
“父親,如今魏國不在,何來二主之臣一說?”胡奮的說法很是到位,魏國都不在了,又不是讓你所謂的棄暗投明。
“魏國滅亡乃我等大臣無能,可……”胡遵話未說完便被胡奮打斷。
“大魏亡國我等無力回天,終歸魏武皇帝也曾為漢室丞相,如今再投漢室亦是回歸正統,應是我胡氏一門舉族同慶之事,還請父親早作定奪。”胡奮慷慨激昂地說道。
“父親,仕漢吧!”忽然,門外進來五個,一是胡奮兄長胡廣,其餘為胡奮之弟胡烈、胡岐、胡傳、胡世四人。
“看來你兄弟六人已然決意仕漢了,為父老了,罷了,就拚得一身活剮仕漢吧,希望此次的決擇是正確的。”胡遵終於放下了糾結他大半生的愚忠,決心仕漢。
……
大漢,成都,禦政殿。
“原氐部首領齊萬年請旨願以戴罪之身奔赴前線作戰,請陛下定奪。”諸葛亮捧著建寧府尹李嚴的上疏說道。
“哈哈哈,這真是一件令人高興的喜事,看來氐部真心歸降了。”我痛快地答應了齊萬年的請求。
“諾,張郃將軍保舉四人入漢為官,不知陛下何意?”諸葛亮淡淡地說道。
“哪四人?”我問道。
“張雄、毌丘儉、閻行、孟達。”諸葛亮仍然淡淡地說道。
“哼,這個孟達還有臉回來?”我一聽到孟達的名字滿臉的不舒服。
“陛下,孟達當初亦是被逼無奈,走投無路方才投奔舊魏,眼下正值有人之際,陛下切不可因私廢公,還請三思。”諸葛亮看來對孟達的背叛不以為然。
“既然相父保舉,那便讓四人仕漢吧。”反正我隻是表麵上裝裝樣子而已,孟達回歸大漢也是一件好事,不是嗎?
“多謝陛下成全,還有甘肅胡氏父子七人上疏,請求仕漢。”諸葛亮繼續說道。
“看來這大秦、安息、貴霜聯軍來犯,倒是給了天下有誌者一個仕漢的理由了,來吧,多多益善。”我當然樂意有誌者投奔大漢了。
這時薑維走了進來。
“伯約有何事?”我見薑維進來,便問道。
“啟奏陛下,淩統、朱桓二位將軍已率吳國十萬大軍進駐成都大營。”薑維稟報道。
“如此甚好,可有晉國消息?”我關切地問薑維道。
“回稟陛下,晉國派出以司馬昭為帥,郝昭、牛金、石苞、牽弘四位將軍為將,率二十萬大軍已過綿竹關,月內即可入駐成都大營。”薑維作揖道。
“我國軍隊準備如何了?”既然晉、吳兩國都已準備,自家的軍隊再沒有準備完畢豈非令人笑話?
“回稟陛下,除各大要塞、邊卡、關隘及重要設施留守駐兵外,已調回成都大營二十四萬士兵,十萬匹戰馬,除留守成都四萬兵力外,可用遠征兵力二十萬。”薑維作揖答道。
“好,與大秦、安息、貴霜聯軍的大戰雖敵強我弱,但朕堅信,大漢帝國的將士們會讓三部聯軍嚐到失敗的味道。”我輕鬆的一句話,卻深藏著大漢帝國深厚的經濟、物力、人力基礎。
為了準備這場戰爭的大漢帝國,整整用了半年的時間來進行軍備,同時,以淩統、朱桓為首的吳國十萬大軍以八萬步兵、一萬騎兵、一萬水軍組成的大軍已進駐成都大營;以司馬昭、郝昭、牛金、石苞、牽弘為首的二十萬晉國軍隊以五萬虎豹騎、十萬青州兵及五萬司隸軍組成,業已進駐成都大營;而大漢的二十萬大軍當中由新五虎將軍文鴦、關樾、陸抗、羊祜、杜預指揮的五萬禁衛軍;薑維、張郃指揮的五萬禦林軍;陳到、王濬指揮的五萬白毦風影騎兵部隊;以及剛組建的五萬南蠻軍,由王平及庲降都督孟琰負責指揮的無當飛軍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