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世界地質公園(1 / 2)

坎普禾世界地質公園

坎普禾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下奧地利州,距離維也納西北大約60千米處。該區沿坎普禾向南延伸大約40千米,沿東西方向延伸大約30千米。坎普禾地區原來是意大利大陸上的亞平寧山脈的最後一個分支,後來由於地殼的運動,由元古代到二疊紀形成,這裏出現了色彩斑斕的岩石。中生代和新生代期間的剝蝕作用,把這座高山削成了平地。此後,在地球腹地形成了陸源沉積物、蒸發沉積物和碳酸鹽沉積物,上麵覆蓋著許多美麗的珊瑚礁和鹽類。這裏便形成了著名的坎普禾世界地質公園。公園地區的居民多以農業和林業為主,下遊和曼哈茨山脈東翼是著名的葡萄種植區。有許多景點展示出地質曆史,還有一個景點種植著“活化石”植物。

普羅旺斯高地世界地質公園

普羅旺斯高地世界地質公園位於法國東南部的普羅旺斯阿爾卑斯山脈和瓦爾省中心的一個小鎮上,距離尼斯以北約150千米、巴黎以南800千米,與阿爾卑斯山脈接壤。此公園是一個高400~2960千米的高地,公園裏自然環境各種各樣,生有橄欖樹和造酒用的原料。地質保護區位於西阿爾卑斯山脈外部,位於南部亞高山鏈區域與南部倒轉石灰岩區交界處,南部亞高山鏈經曆過中等規模逆掩作用。公園地區的主要農業活動是養羊,旅遊業也比較發達。

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世界地質公園

貝爾吉施——奧登瓦爾德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德國西南部,公園東西被夾在美因河穀和萊茵河穀之間,南臨萊卡河穀。2004年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公園占地麵積約2300平方千米。公園中兩個著名景觀是兩次全球地質構造的遺跡。一是由於華力西造山運動形成的岩漿弧,是一個峽穀;一是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期間的歐洲大陸分裂時形成的萊茵河地塹。這些地質遺跡在歐洲中部是獨一無二的,具有特殊的地質學意義,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可以研究地球形成的曆史。

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

布朗斯韋爾地質公園位於德國北部,環繞哈爾茨山脈,北部在布朗斯韋爾境地,直至弗萊希廷根山脊。公園占地麵積為11.5平方千米,包括德國3個州的18個地區。公園的地層主要是由早三疊紀疊層石和鮞粒岩、中三疊紀的含有化石的石灰岩以及晚三疊係的三角洲沉積物組成的。這裏有許多古生物的化石,如:菊石、昆蟲和脊椎動物等。白堊紀地層的特征是沉積型鐵礦石礦床(紮而茨吉特/派訥型)和薩博赫塞恩白堊紀向斜岩相,它是從陸地矽酸質碎屑物經三角洲向海相碳酸鹽岩沉積物的過渡地帶。哈爾茨山脈有許多獨特的礦藏和岩石,已經具有1000多年的采礦曆史。在哈爾茨山脈的北部可以清楚地看到典型的地質沉積年代的曆史。

麥克蘭堡冰川地貌地質公園

麥克蘭堡冰川地貌地質公園位於德國東北部,最後一次冰河時代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湖泊地形。公園裏著名的景觀就是有許多湖泊和水路,周邊許多丘陵和田園般的城鎮及鄉村吸引了眾多的遊客。

梅克倫堡州的湖泊從薩克森的邊境延伸到山穀的東部地區的山穀,北臨波美拉尼亞的邊境,這裏平均每平方千米有78個居民,此湖區是德國居民最稀少的地區之一。1000多個形狀和大小各異的湖泊連接成了一個複雜的運河係統,形成了歐洲中部最大的水體。其中裏茲湖麵積117平方千米,是德國第二大內陸湖,湖的名字來源於斯拉夫語。湖上可以劃船和衝浪。

萊斯沃斯石化森林世界地質公園

萊斯沃斯石化森林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希臘的萊斯沃斯島的西部,占地麵積0.286平方千米。這裏保存了完好的石化樹根、果實、樹葉和樹種等,記錄下至少2000萬年愛琴海盆地的地質曆史,被譽為“自然保護紀念碑”。公園裏的主要景觀無疑是森林植物的樹幹、樹枝、樹葉等的化石。大約2000多萬年以前,愛琴海北部的火山爆發,噴出了大量的碎屑和火山灰,掩埋了萊斯沃斯島西部的茂密森林。由於將植物纖維與外界環境相隔絕,以及確保了黃鐵礦中強烈的熱液流體循環,植物纖維在最佳條件下發生了完整石化,並形成了形態特征和樹木的內部結構都完好的植物化石。

蒲賽羅芮特世界地質公園

蒲賽羅芮特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希臘愛琴海南部的一個島嶼,占地麵積1159平方千米,包括周圍157個城鎮和42234名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