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今天師父與蜀山長老在寺中商談事情,你不要進去打擾回房休息吧。”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和尚手上翻看著經書,低著頭正準備走進寺院大殿時,被不遠處的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和尚叫住了。
那小和尚一聽滿臉失望的哦了一聲。接著低著頭看著經文向自己的房間走了去。那三十多歲中年和尚苦笑的搖搖頭,想這南瞻部洲被陳玄統治百萬年,再南瞻部洲隻準尊道,至於你是尊人教,闡教還是截教那就不管的,可是佛是被嚴禁的,整個南瞻部洲這百萬年來沒有一所寺院,也自然沒有一個和尚。南瞻部洲普通的凡人太多都不知道佛是何物。
當蜀山要了這個山頭之時。佛教自然也來與蜀山說情,蜀山本來是佛道合流,所以也答應了在自己的山頭給他一個小山脈,讓他再那裏開一個寺院傳經,可是上百萬年的尊道貶佛,南瞻部洲根本就不相信佛教,自然沒有人學佛,就連燒香之人都沒有。
這間寺院的方丈是一名羅漢級別的高手,相當於道教的太乙金仙中後期,再如令的四洲也可以算的上一個小高手,看那些二三流的門派的宗主也不過金仙而已,他這個太乙金仙不論在那裏收徒也是大把的人,可是他沒機會,他能再南瞻部洲建立一座寺院也是劉青看在蜀山的麵子上,不與他計較。可是隻要他敢明目張膽開壇理佛,那樣劉青會二話不說的衝過來擊殺他,這其中的曆害那位方丈與留守在這的蜀山長老也清楚,所以他這人煙稀少,隻有這個三十多歲的和尚是跟他過來的,其它的就沒有人了。
可是就再數年前,那三十多歲的中年和尚去後山采藥,無意間救了一個小童,那三十多歲的中年和尚一開始隻不過是想先帶著他采完藥,之後就送他下山幫他尋找家人,可是等那三十多歲的中年和尚采完藥送他下山之時,路人要不對他不理睬,要不就是蒙騙他,害得他帶著這個小童走了許多冤枉路。
想這南瞻部洲何其大,而中年和尚發現小童之時正好在山間,其實中年和尚早先就猜測恐怖這小童的父母是遇害了或是走失了,可是佛教勸人相善,這個中年和尚學佛也有上萬年了,善心根深蒂固,他也不忍心看到這小童從小就失去父母,所以一直沒有放棄過。
直到找了足足三年,那小童也是天生聰慧,知道再茫茫人海想找到自己的雙親,實在比登天還難,所以那小童主動要求放棄,那中年和尚一聽也是無法,又看這小童孤苦點丁,如果給他大量的金錢反而會害了他,所以那中年和尚先帶他再一個比較清靜的山村住了下來,每日教這小童四書五經,那中年和尚也看出這小童聰慧過人,想待他長大考個舉人之類的應該不難,到時給他點金錢讓他成家立業後就離開。
可是說來很奇怪,這小童確實很聰明過目不忘,可是他對四書五經隻是那種死記硬背,其中的精化他並不能感悟到,那中年和尚上萬年前也是一個名舉人,他是遇了大難之後心死如灰,投入空門最後竟然被他修成正果,所以那中年和尚對四書五經雖然不如孔門的弟子,可是比之世俗之人還是強上許多。
隻到有一天,那中年和尚閑著無聊,翻看觀音經,這時那小童也長成了十歲左右,他好奇觀音經是什麼,就讓中年和尚念給他聽,隻一次,僅僅一次,那小童僅僅聽了一次觀音經就將觀音經裏麵的精華悟通了三成,這可讓中年和尚大吃一驚,這觀音經雖然不是什麼高深的佛學,可是一個從沒有接觸過佛學的人,僅僅聽一次就能聽懂三成,這完全是為了學佛而生的人。
從那天起,那中年和尚就帶著這個小童回山,將小童的情況告之方丈,方丈一聽也是試探了一番,立馬收他為徒,每日親自傳他佛法,可那小童隻對佛法感興趣,悟性也奇高,對於修練一道不要說悟性,他根本就不感興趣。可是那怕這小童不修行,可是那老和尚教他的佛法都是大雷音寺的,就算隻悟通佛法修為與道行也會水漲船高。短短兩三年,那小童就步入了返虛期,當然如果這小童是再下等位麵速度不會這麼快,可是他現在是再地仙界,這座山還是一塊福地,靈氣是紅雲所在那個位麵的千百倍不至,要是這小童不是一心隻學佛法的話,隻要抽點空出來主動修煉,恐怕他到達天仙也不足為奇,再地仙界中從凡人到達天仙之境,從古至令也出現過許多十年不到就成了的天才人物。
等慧能走進房間,轉身準備關門之時,突然房間中有一男子的聲音說道“大師許久不見。”
慧能心中一驚,不過他對佛法領悟也不差,馬上心靜了下來,轉過身看到一個大約三十歲的一個道人,麵目清秀滿臉微笑的站在他身後。可是慧能能感到這道人身上有一股很濃的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