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欽知道的是,動物界原來種類繁多,而且呈現多樣性。動物是異營生物,即通常吞食其它生物做為食物,消化代謝後,獲得能量。
人類根據個體結構特征如消化道、對稱性、分節、體腔等,而將動物分為很多「門」。常見的幾個門綜述有:一、海綿動物門:如海綿。二、刺絲胞動物門:如水螅、海葵、水母和石珊瑚等。三、扁形動物門:如渦蟲、吸蟲和絛蟲等。四、線形動物門:如蛔蟲。五、軟件動物門:如蝸牛、蛤和烏賊等。六、環節動物門:如海蟲、蚯蚓、蛭等。七、節肢動物門: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的一門,如蜘蛛、昆蟲、蝦、蟹等。八、棘皮動物門:如海星、海膽、海參等。九、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以脊椎動物為最主要。
常見的脊椎動物有五大類,分別為魚類、兩生類、爬蟲類、鳥類及哺乳類。由化石出現的時間序列,顯示脊椎動物主要由水棲的魚類演變到水陸兩棲的兩生類,再演變到真正爬上了陸地的爬蟲類,再到飛上天的鳥類及會照顧胎兒的哺乳類,因此心髒由2至4房室發展。哺乳類體表有毛具保溫作用,母體分泌乳汁喂哺幼兒。
根據生殖的情形,哺乳動物可分為卵生動物、有袋動物和胎生動物三類。胎生動物的胎兒在母體內發育完全後始行產出,種類繁多,獅、牛、羊及靈長類,猴、猿及人皆屬之。猴、猿及人的拇指可以和其它四指對合,能夠握物。人類的下肢可以直立,因此能空出雙手,再配合聰明的大腦,於是便創造了今日的文明世界。
看來這些房間是特殊研究所用來存放地球上所有誕生過的動植物的種子或者DNA的儲藏室。所以所有房間的順序,格子的排列都是盡量按照地球生物進化的順序擺放。
最令楊欽關注的是居然還有第六個房間,房門上寫著新物種界。
第一個縱列上寫著超生長門,第二個縱列上寫著模塊重組門。
楊欽對超生長門還是比較了解,因為應教授就是因為年輕時在動植物的超生長研究上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而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地位。但是模塊重組門他則從未聽聞。
他定睛觀瞧,模塊重組門的第一個小格子上寫的是“鴨身鵝肝”;第二個小格子上寫著“兔身鴨掌”……,看來應教授在研究不同動物間的跨界移植呀,這可是以前人類明令禁止的呀!
突然遠處傳來了腳步聲,楊欽趕緊躲了起來,但是他沒忘記最新的格子上寫的最令他震撼的那個名字--“人身豬腦”。
在人類中總是形容那些特別笨的人為“人頭豬腦”。但不知為何應教授會研究這個奇怪的課題呢?也不知道應教授研究的這個課題到了何種地步?
遠處走來的正是小烏,他的身邊是一位鶴發童顏的老者,他一身長衫,舉止儒雅,顯得超凡脫俗!
小烏和老者邊走邊交流著,隻聽小烏說道:“請問應教授,我們在“人身豬腦”的研究上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我們都是這個研究的受益者;我建議接下來我們合作研究一些新的課題?因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會和別的種族發生劇烈衝突!”
楊欽聽小烏這麼一說,心裏不由一動:小烏說他們都是“人身豬腦”研究的受益者?難道——他們都是人身豬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