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編鍾”演奏的樂曲嗎?“編鍾”的音調莊嚴、從容、和諧。這種鍾,一套共有十幾口,依大小次序排列著,所以叫做“編鍾”。“編鍾”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樂器。
一套編鍾為什麼要大小不同呢?原來這是為了讓它們能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物體在單位時間裏振動的次數越多(頻率越高),聲音就越尖,或者說音調越高。而頻率的高低,又決定於物體的質量、幾何形狀和大小。大鍾的頻率低,發音洪亮而低沉;小的頻率高,發音清越而高亢。每一口鍾,都有一個固定的音調,配合起來,就成了一套樂器。
按照編鍾的道理,我們也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個簡單的樂器。方法很簡單,找七個大小相同的瓶子,每個瓶子裏灌一些水,按水的多少順次排列,經過調整實驗,就可以組成一個有七個音階的瓶子樂器。拿隻筷子,就可以敲出簡單的曲子來。不過要注意演奏時要敲擊瓶子的中下部。
為什麼各個瓶子能發出不同的音調呢?敲擊瓶子時,會使瓶子按它們的固有頻率發生振動,通過空氣發出聲音。瓶子中灌的水量不同,就改變了瓶子振動的固有頻率,所以各個瓶子就會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瓶子裏灌的水越多,它的固有頻率越低,敲擊時發出的聲音越低。
相反瓶子裏灌的水越少,發出的音調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