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王司徒要戰諸葛亮(2 / 2)

季漢建興一年,曹魏黃初五年,七月。

封舟與諸葛亮一起登上大船,率七萬大軍東進,三日後便抵達長安郊外,安營紮寨。

另派鎮北大將軍魏延,率三萬大軍沿陸路東進,至郿縣,與趙雲內外合兵,夾擊郝昭。

郝昭明知不敵,依舊戰至最後,自盡殉國,魏延遂與趙雲、鄧芝大軍彙合,一同出斜穀,赴長安,與大軍會師。

此時,除了留守涼州和隴右的馬超之外,季漢北伐大軍已經抵達長安城外,時隔三十年,大漢皇帝的旌旗車駕重新出現在關中,出現在舊都長安城外。

一時間,關中震恐,長安震恐。

要知道長安有三輔,分別為京兆、左馮翊、右扶風,以諸葛亮的軍事才華,早就安排妥當。不但派遣高翔、陳式、等軍隊占據了馮翊、和扶風,還調派王平統領一萬無當飛軍,以計奪取潼關,關上了關中的東大門,

到了此時,哪怕長安城依舊有十萬魏軍,也已經是板上魚肉了。

但曹真身為大將軍,可不會坐以待斃。

他沒有四處分散兵力,而是直接把大軍收進長安城,任其他城池盡歸季漢,全不予理會。

因為他知道,諸葛亮極為擅長調動敵人兵力,若是四下裏安排兵馬守城,隻怕稀裏糊塗之間,兵馬盡墨。

唯有收回拳頭,集中一點,借助長安城的堅固防禦,並以十萬大軍,給季漢大軍以實質性殺傷,贏得曹魏主力部隊西進的時間,打上一個精彩的“中間開花”!

畢竟,曹真經營雍涼多年,已經在長安城內儲備了可供十萬大軍,幾十萬百姓三年的糧食儲備。

他,曹魏大將軍曹真曹子丹,要用長安城這座血肉磨坊,把劉禪和諸葛亮的血,盡數磨光。

這兩個月,曹真在長安城布置了嚴密的防禦,他已經細細打探過漢軍攻破上邽城的戰術,自信就算對方再用投石機打出能自燃的東西,也無濟於事。

漢軍抵達長安城外,大軍安營紮寨,封舟和諸葛亮一起,帶著趙雲、魏延、薑維,吳彤、張聞等將軍,以及三十多個騎軍,一麵出來視察長安城防。

因為長安城外地勢平坦,因此比起上邽城的那次城防觀摩會,這次諸葛亮的造型就上檔次了許多。

他安坐四輪車,身邊有四五個漢軍精卒推著,羽扇綸巾,談笑風生,當真是飄然若仙,非但將魏延等一幹將軍比下去,便是封舟騎著高頭大馬,身後有掌旗官高舉龍旗,也沒他這麼拉風。、

沒辦法,他這麼出眾,主要就是靠氣質。

眾人來到城下,距離兩箭之地不在前進,隻是繞著城池轉悠,仔細觀看城防。

“大將軍,蜀主劉禪、蜀相諸葛亮到城下來。”大將軍府內,一位傳令兵向曹真稟報道。

“哦,他不是在安營紮寨嗎?這麼這麼快就兵臨城下了?性子挺急嘛”曹真淡淡的笑道,臉上沒有半點焦急之色,盡顯儒將風采。

“回稟大將軍,蜀主劉禪、蜀相諸葛亮,一共帶了三十多人,正在城下兩箭之地叫城,要大將軍回話呢。”

“哼!又來上邽城那一套!”曹真冷哼一聲,道:“不過他既然已經來了,本將軍也不能退縮,自然要見上一見。”

“大將軍所言極是。”一個七八十歲的老者站起身來,正是大魏司徒、長安留守王朗。、

他捋了一把胡子,自信的道:“老夫聽聞蜀主劉阿鬥勇武有餘,卻不善治國,因此軍國大事,盡托庇於諸葛孔明,老夫願隨大將軍上城,隻需一席話,可教劉阿鬥無地自容,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潰。”

曹真大喜道:“王司徒平日最善機辯,就算不能讓劉阿鬥無地自容,諸葛亮拱手歸降,且罵上他們幾句,讓他敗興而歸,漲漲我軍士氣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