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浩渺無際話蒼穹——宇宙(1)(2 / 2)

太陽係天體中,水星、金星表麵溫度約達700K(K是熱力學單位,絕對零度—273.15℃),金星表麵籠罩著濃密的二氧化碳大氣和硫酸雲霧,氣壓約50個大氣壓。水星、火星表麵大氣卻極其稀薄,水星的大氣壓甚至小於2×10-9毫巴。類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都有一個固體表麵,類木行星卻是一個流體行星。土星的平均密度為0.70克/立方厘米,比水的密度還小,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平均密度略大於水的密度,而水星、金星、地球等的密度則達到水的密度的5倍以上。多數行星都是順向自轉,而金星則是逆向自轉。地球表麵生機盎然,而其他行星則是空寂荒涼的世界。

在恒星世界中,太陽是顆普遍而又典型的恒星。科學研究已經發現,有些紅巨星(當一顆恒星度過漫長的青壯年期步入老年階段時,將首先變為一顆紅巨星)的直徑,為太陽直徑的幾千倍。中子星直徑,隻有太陽的幾萬分之一。超巨星的光度,高達太陽光度的數百萬倍;白矮星光度,卻不到太陽的幾十萬分之一。紅超巨星的物質密度,小到隻有水的密度的百萬分之一;而白矮星、中子星的密度,分別可高達水的密度的十萬倍和百萬億倍。太陽的表麵溫度約為6000K,O型星表麵溫度達30000K,而紅外星的表麵溫度約為600K。太陽的普遍磁場強度平均為1×10-4特斯拉,有些白矮星的磁場通常為幾千、幾萬高斯(1高斯=10-4特斯拉),而脈衝星的磁場強度可高達十萬億高斯。有些恒星光度基本不變,而有些恒星光度在不斷變化,稱為變星。有的變星光度變化是有周期的,周期從1小時到幾百天不等。有些變星的光度變化是突發性的,其中變化最劇烈的是新星和超新星,在幾天內,其光度可增加幾萬倍甚至上億倍。

恒星在空間中常常聚集成雙星或三五成群的聚星,它們大致占恒星總數的1/3。也有由幾十、幾百乃至幾十萬個恒星聚集在一起的星團。宇宙物質,除了以密集形式形成恒星、行星等之外,還以彌漫的形式形成星際物質。星際物質包括星際氣體和塵埃,平均每立方厘米隻有一個原子,其中高度密集的地方形成形狀各異的各種星雲。宇宙中,除發出可見光的恒星、星雲等天體外,還存在紫外天體、紅外天體、X射線源、γ射線源以及射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