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浩瀚星宇的主人——天體(1 / 1)

1.天體是什麼

天體,是宇宙物質的任何集聚形成的各種天文研究對象。天體,是針對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它是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通稱。如在太陽係中的太陽、行星、衛星、彗星、小行星、流星、行星際物質,銀河係中的恒星、星團、星雲、星際物質,以及河外星係、星係團、超星係團、星係際物質等。通過射電探測手段和空間探測手段,所發現的紅外源、紫外源、射電源、X射線源和γ射線源,也都是天體。人類發射並在太空中運行的人造衛星、宇宙火箭、空間實驗室、月球探測器、行星探測器、行星際探測器等,都被稱為人造天體。

2.天體的形狀和自轉

天體不是質點,它具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狀。天體內部質點之間的相互吸引和自轉離心力,使得天體的形狀和內部物質密度分布產生變化,同時也對天體的自轉運動產生影響。天體的形狀和自轉理論,主要是研究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天體的形狀和自轉運動的規律。

在天體的形狀理論中,通常把天體看做不可壓縮的流體,討論天體在均勻或不均勻密度分布情況下,自轉時的平衡形態及其穩定性問題。目前研究最深入的是地球的形狀理論,建立了平衡形狀的旋轉橢球體、三軸橢球體等地球模型。近年來,利用專用於地球測量的人造衛星所得到的資料,正在與地麵大地測量的結果相配合,用以建立更精確的地球模型。

天體的自轉理論,主要是討論天體的自轉軸在空間和本體內部的移動以及自轉速率的變化。其中,地球的自轉理論現已討論得十分詳盡。地球的自轉軸,在本體內部的運動,形成地極移動。同時,地球自轉軸在空間的取向,也是變化的。地球自轉的速率也在變化,它既有長期變慢的變化,使恒星日的長度每100年增加千分之一秒左右,又有一些短周期變化和不規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