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正態度。堅持客觀公正原則的基礎是會計人員的工作態度、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沒有客觀公正的態度,就可能不尊重事實。而僅有正確的工作態度,沒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較高的專業技能,工作也會出現錯誤,也難以提高工作水平,在工作中會感到力不從心。
(2)依法辦事。依法辦事,認真遵守法律法規,是會計工作保證客觀公正的前提。會計人員不僅要具有端正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知識技能,在工作還要做到遵守各種法律、法規、準則和製度,依照國家規定進行會計核算,並做出客觀的會計職業判斷。會計人員記賬、算賬、報賬和進行財產清查,需要熟悉並依據《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製度》等法律、法規和製度進行業務處理。注冊會計師開展獨立審計時,應依據《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以及獨立審計準則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審計活動。總之,隻有熟練掌握並嚴格遵守會計法律法規,才能客觀公正地處理會計業務。
(3)實事求是,不偏不倚。實事求是,不偏不倚貫穿於會計活動的整個過程。首先,是會計核算過程的實事求是,不偏不倚,即指會計人員在進行具體業務處理時,或需要進行職業判斷時,應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實事求是,不偏不倚。如會計人員在辦理有關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業務時,應當依法納稅,不能為了企業局部利益而損害國家利益,偷逃稅款。其次,是最終結果的實事求是,不偏不倚,即指會計人員對經濟業務的處理結果是實事求是的,沒有偏頗。例如,某人因公出差丟失了報銷用的車票,業務處理時,不能因為無報銷憑證就不報銷,也不能隨意報銷,而應要求出差人員辦理各種合法合理的證明手續後,才能報銷。不報銷或隨意報銷,都是不正確的。
(4)保持應有的獨立性。客觀公正,在一定意義上要求保持會計人員的獨立性。獨立性有實質上的獨立和形式上的獨立兩層含義。前者是指會計人員在從事會計工作時應當不受個人或外界因素的約束、影響和幹擾,保持客觀公正的工作態度;後者是指會計人員應當保持適當獨立的身份,實行回避製度、內部稽核製度或控製製度等。
保持獨立性,對於注冊會計師行業尤為重要。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範指導意見》,注冊會計師保持其獨立性應當做到以下兩點:①注冊會計師應當回避可能影響獨立性的審計事項,實現形式上的獨立。②注冊會計師應當恪守職業良心,保持實質上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