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並非所長(2 / 2)

聽這麼一,眾人才恍然大悟,原來大家都還在基礎上徘徊,根本還不具備做事的能力。

“那如何才能具備技能呢?又如何知道哪項技能適合自己?”趙念又問道。

高峰講道:“回答你這兩個問題,隻需兩句話、四個字,一是培訓,二是興趣。具備技能需要培訓,也就是,我想幹啥先要學啥。至於幹什麼,還得看你的興趣,有興趣才有動力,沒興趣勉強做來也不會有成績。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一個人在這麼多行業裏總能找到適合自己而又有興趣的工作,那個工作就是你實現人生抱負的一個舞台。”

高峰轉了一大圈子,總算出了自己的目的,就是讓這幫文人下海找事做。

別看文人在大宋牛,實際上他們的地位相當尷尬,為何?因為文人太多了。

文人都是衝著當官去的,可冗官早已成為朝廷的巨大包袱,因而不可能所有文人都有一席之地。

那些沒盼頭的文人怎麼辦?他們不願意同農工商同流合汙,又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隻能如行屍走肉般得過且過。

好點的,娶個有家勢的娘子,吃上軟飯,混個人模狗樣。差點的,隻能靠賣字畫、幫人寫書信為濟。

這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卻沒有人願意打破它,主要是因為文人骨子裏的那份自尊在作祟。

高峰來之前就有預謀。他先用實力把那幫文人的傲氣打擊的一無是處,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那點文彩根本拿不上台麵,更不要幻想著實現抱負了,人家高峰如此才華都還在一個縣城窩著,你們那些半瓶水就靠邊站吧。

隨即他就開始動員宣傳,讓這些自信心早已喪失的人重新看到希望,他們不是不行,是沒給他們行的機會,而機會在哪裏,就在高峰隱晦提出的地方。

此時高峰根本不可能提出讓這幫人去工商行業,那會直接把事情搞糟的。

他的法很簡單,具體幹什麼,你們自己去選,總不要等死就行。

高峰這麼一鬧,實際上就把這幫人逼進了工商的死胡同,而他最樂於的就是看到文人走進這個領域。

工商領域雖然寬大,卻還是大量缺乏人才,特別是這幫有文化的知識分子,簡直是奇缺無比,可是大宋的‘文人’這棵大樹輕易觸碰不得,他也沒有這個膽量敢去碰,最好的辦法隻能讓它自己去選擇了。

實際上,一千、道一萬,高峰還是在為自己下一步當縣太爺打基礎,若能在縣城裏提前收攏一批文人,其展大計將毫無阻礙的順利進行,甚至還會大大縮短年限。

因而,高峰最後了一句:“本縣半年後將舉行人才交流會,會上會提供不少職位,諸位若是感興趣或有意向,可以前來報名和谘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