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熱議的話題更大的自然是“羊吃人”的事情。 ..
西夏和遼國一直是大宋心頭的一根刺。
黨項人李元昊脫離大宋自建國號大夏,宋人稱之為西夏。自西夏建立以來,宋夏之間就戰爭不斷。一方為了維持政權,一方為了收複國土,雙方膠著了近百年,雖宋軍越來越占優勢,但因遼國的存在,三國鼎立之勢一直無法打破。
更因西夏的存在,大宋的邊境駐紮了大量的軍隊,無論是人力還是財力都是巨大的消耗,因而大宋的對外政策中很重要的一塊就是針對西夏。
西夏的經濟是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對外貿易受大宋的影響很大,其貿易的中最大兩項,一是青鹽,二是牲畜。
西夏的青鹽十分有名,其品質純淨,價格便宜,因而深受大宋民眾的喜愛。宋夏對恃之時,青鹽交易受限,於是走私者比比皆是,甚至大宋軍中也開展走私活動。
西夏的橫山之北和河西走廓有大片的牧場,盛產優質馬匹和牲畜,馬匹對大宋限製輸入,但牛、羊、驢、騾,駱駝等的交易量還是不菲的。
西夏有先的優勢,也有無法回避的弱點,大宋一直在考慮如何限製西夏的展,隻是政策與執行間的折扣太多,很多事情也隻是想想,或者表麵上做做,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成效。
宋遼關係更為複雜,澶淵之盟前,宋遼間戰事不斷,直到結盟後,兩國才難得的有十多年的和平。當然,這隻是大規模戰爭不再爆,實際上衝突還是不斷的,一些打穀草活動仍在繼續,隻是沒有上升到國家級別的戰事罷了。
兩國關係走到這一步,表麵上大家都還算滿意,可實際上對宋朝來很是不甘。它最大的念想是收複燕雲十六州,得不到這個它寢食不安。
燕雲十六州是大宋的門戶,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沒有它,大宋的大門始終是向北方敞開的,特別是汴梁城,簡直無險可守,作為帝王,實際上最擔心的就是這個。
可是打又打不過,要也要不回來,朝廷隻能憋屈的忍受著。它不忍受也沒有辦法,其軍事荒廢,遼國又有騎兵的優勢,相較之下並沒有必勝的把握。
大宋沒把握打仗,遼國更沒把握打仗。
兩國盟約之後,遼國掌權的貴族傾向漢文化,事事都向大宋學習,其心性也慢慢變得平和,因而有種厭戰的情緒。
再加上朝廷**昏庸和國內的幾次動亂,其國力已衰弱到曆史的最低點,如此狀態就是想打也打不起來。
兩國都不願意作戰,表麵上還有裝出友好的架式,宋朝廷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已經不可能。
既然不可能,那就隻能得過且過,因而沒誰再去提起兩國間的爭端。
可是高峰這個異端出來了,而且給大家打了一針興奮劑,他用一種“羊吃人”的概念告訴大家,不用戰爭也可以消弱敵人,甚至搞垮敵人。
這是一種全新的概念,此法無疑是當前最合適最有效的辦法,做做生意就能讓敵人完蛋,還有比這更理想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