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天下大亂(1 / 2)

明知高峰這是一種比喻的法,楊邦乂和仇悆還是吃了一驚,他們可不認為高峰無聊了才這種話出來,其定然有深意。 ..

從本心上來講,他們並不希望下大亂。不做這個官容不容易,單是世道紛亂,百姓受苦就不是他們願意接受的了,何況生於亂世,生命也沒有保障。

隻是他們也看的出來,朝廷的一係列做法實在欠妥當,導致下大亂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花石綱”算一件。幾年下來,因花石綱家破人亡的不計其數,百姓流離失所,不造反幹什麼?

“西城所”又是一件。這是趙佶任用宦官楊戩“立法索民田契”的一種方法,稱為“西城括田所”。

其內容是依法令形式向百姓提出查閱土地契約,因為許多人的土地是輾轉轉讓來的,從甲到乙,再從乙到丙,最後查無所查,或為開墾荒地而來,根本拿不出田契。無論有沒有田契,法令都輾轉追究,直到沒有證據為止。於是田地便被視作公田,從而推測土地的產量,增加租賦。

此法始於汝州,慢慢地擴展到京東、京西、淮西、淮北,搜求廢堤、棄堰、荒山、退灘及大河淤塞的地方,都勒令百姓租佃。租額確定後,土地雖被河水衝蕩,不能耕種時,租額也不減免,號稱“西城所”。

“西城所”一出,京東地區百姓倍受其害,或賦稅額巨增,或田產被括為公田,不服上訴則慘遭酷刑,冤死者數以千萬計。

方圓數百裏的梁山泊也被西城所括占,對湖上漁戶依保甲法進行編製,並於漁船上刻立標誌,禁止其他船隻進入梁山泊。凡漁民入泊捕魚、采摘蓮藕等,一律定立賦稅,按船隻大交納稅收。此處百姓無以謀生,隻能“相聚為盜”,奮起反抗宋廷的殘酷剝削和壓榨,宋江的起義就是利用了這次機會。

“花石綱”和“西城所”隻是趙佶朝廷中兩件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更多的欺壓百姓、官逼民反的事情同樣在各地進行,百姓無處申怨,一些積怨逐漸彙集,早晚會有爆的一。

“是呀,下大亂已不遠矣!”楊邦乂和仇悆各自在心裏認可了一句。

“大人,我們作為手下願聽吩咐!”這是楊邦乂和仇悆地回答,這也是他們的心聲。

高峰任知縣以來,為國為民做了那麼多事,把一個縣境打造成人間堂,他可以是死氣沉沉的大宋冉冉升起的一顆明星,為百官做出了楷模,為百姓的生計尋到了一條可行之路,這樣的官員實在是太少了。

楊邦乂和仇悆自忖是能吏,也是為民的好官,可他們認為,由他們來做知縣,同樣曆時四年,絕對達不到高峰的效果,其原因自然是因為高峰的神奇之處,更多的便是高峰的思路活躍,其預見性和開拓性根本就沒有人能夠比擬。

從宋江的事情出來就能看到,別的官員考慮的是如何把宋江之流擒獲,從而立功或免責,而高峰考慮的卻是大宋因何如此,此種事端的影響和展,以及下一步可能出現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