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道命令同樣是給各州府的,高峰把這些州府分成東西南北四個區域,抽調其中兵力組成四軍。其中青、濰、淄、齊為北軍,也是這次清剿宋江的主力軍。
東平府(隨朝廷的詔令一同來的還有把鄆州改成東平府)、興仁府、廣濟軍、濟、濮、兗等為西軍,登、萊、密、沂等為東軍,應府、單、徐、淮陽軍等為南軍。
四軍齊備,一旦宋江流竄入京東地區,就以北軍為主追剿,其餘三軍左右堵截,再加上這一帶的泰山山脈、沂蒙山脈等地形優勢,定叫他有來無回。
當然,高峰還是不太放心。別看他能收攏四五萬軍隊,可這幫人久疏戰陣,有的連正常的訓練也做不到,戰鬥力幾乎為零,用這樣的軍隊除了消耗糧食,還真沒什麼大用。
高峰自然不能任由這種情況延續,這時能幫他的就是那五百名鄉兵了。高峰隻要在各軍中把五百鄉兵安插進去,再委派幾名監軍,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把那些軍士訓練出來。
既定方針出來後,高峰把軍事訓練的重點放在了北軍身上,他們是與宋江作戰的主力軍,也是高峰準備創建的王牌,戰鬥力訓練不出來肯定是不行的,而這時,他們都被高峰安排在了長白山下。
長白山最高峰摩訶頂並不在山的中間部位,而是位於淄州境內的周村附近,而張仙一行就駐紮在這座山頭。
為了把張仙牢牢的困守在山上,高峰趁他們不備,要求四路兵馬在夜間同一時間抵達預定區域,並迅速形成了包圍圈,直到早上張仙等人發現時,他們已上萬人團團的困在了山上。
為了對付區區的上百烏合之眾,不惜動用上萬人的軍馬,這樣做值嗎?
不少人對此有了疑問,認定這不過是一種浪費資源的做法,很不可取。
他們不理解,高峰並不在意,他自有一番見解。這幫軍士從存在的那一起就在不停地消耗資源,可他們都幹了什麼呢?來汗顏,這麼長時間以來,屁事沒幹,就等著混吃混渴呢。
也就是,就算這次高峰不把他們拉出來,他們依然因訓練而消耗各種資源,錢財也花了,卻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這樣的買賣沒有人願意幹。
再者,高峰派這麼多兵士把張仙圍住,也是為了確保把張仙捉住,以免讓他給跑掉。
張仙無論是組織能力還是號召力,雖無法與宋江相比,卻要比李太強不少,這樣的張仙有很大價值,高峰可不想讓他就此埋沒。
當然,就算得不到張仙,高峰也不遺憾,他把軍士們拉到張仙的眼皮子底下訓練,也是為了讓大家時刻感受著戰場的那種緊張情緒,這樣訓練的效果才會更好。
因而,在各軍形成包圍圈,駐紮完畢後,高峰並沒有讓部隊進攻山頭,而是把鄉兵們分配下去,按軍事訓練標準進行各項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