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內髒學總論(1 / 2)

1.內髒的概念

內髒是指大部分位於胸腔、腹腔和骨盆腔內的器官,並以管狀器官一端或兩端的開口與外界相通。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4個係統。

機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由消化係統和呼吸係統攝入體內,經心血管係統輸送到身體各部,在細胞內進行新陳代謝。代謝的最終產物,再經心血管係統運送到呼吸係統、泌尿係統等排出體外。食物的殘渣以糞便的形式由消化係統排出。生殖係統的功能主要是產生配子,繁殖後代,延續種族。

2.內髒的一般形態和結構

內髒各器官按其基本結構可分為管狀器官和實質性器官兩大類。

2.1 管狀器官

管狀器官內有明顯的腔隙,中空呈管狀,一端或兩端開口於外界,如食管、胃、腸、氣管和膀胱等。其管壁一般由3~4層組織構成,由內向外依次為黏膜、黏膜下層、肌層和外膜或漿膜。

2.1.1 黏膜

構成管壁的最內層。正常黏膜的色澤因血液充盈程度而不同,可由淡紅色到鮮紅色,柔軟而濕潤,有一定的伸展性,空虛狀態下常形成皺褶。黏膜有保護、分泌和吸收等作用,又分黏膜上皮、固有膜和黏膜肌3層。

(1)黏膜上皮

由上皮組織構成,其類型因所在部位和功能不同而異。口腔、食管、肛門、陰道和尿道外口等的上皮為複層扁平上皮,有保護作用;胃、腸等的上皮為單層柱狀上皮,有保護、分泌和吸收作用;呼吸道的上皮為假複層柱狀纖毛上皮,有運動和保護作用;膀胱、輸尿管等的上皮為變移上皮,有適應器官的擴張和收縮的作用。

(2)固有膜

由結締組織構成,內有小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纖維。在某些器官的固有膜內還有淋巴組織、淋巴小結和腺體等。固有膜有支持和營養上皮的作用。

(3)黏膜肌層

在固有膜下方,為位於固有膜和黏膜下層之間的一薄層平滑肌。收縮時可使黏膜形成皺褶,有利於物質吸收、血液流動和腺體分泌。

2.1.2 黏膜下層

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有連接黏膜和肌層的作用,並使黏膜有一定的活動性。在富有伸展性的器官(如胃和膀胱等),特別發達。黏膜下層內含有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黏膜下神經叢。在有些器官(如食管和十二指腸)的黏膜下層內還有壁內腺。

2.1.3 肌層

一般由平滑肌構成,常分為內環行肌和外縱行肌兩層,在兩肌層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和肌間神經叢。環行肌收縮時,可使管腔縮小;縱行肌收縮時,可使管道縮短而管腔變大。兩肌層交替收縮時,可使內容物按一定方向移動。

在有些管狀器官,如口腔、咽、喉、食管(牛、羊全部,豬幾乎全部,馬的前4/5)以及天然孔等器官壁的肌層,則由橫紋肌構成。

2.1.4 外膜或漿膜

為管壁的最外層,由富含彈性纖維的疏鬆結締組織構成,稱為外膜,也是管壁與周圍器官連係固定的組織,如頸部食管和直腸後段的外膜。如外膜表麵覆蓋一層間皮,則稱為漿膜,如胃、腸等表麵的漿膜。漿膜表麵光滑、濕潤,有減少器官間運動時摩擦的作用。

2.2 實質性器官

實質性器官內沒有明顯的腔隙,是一團柔軟的組織,如肝、胰、肺、腎、睾丸和卵巢等。

實質性器官均由實質和被膜兩部分組成。實質是實質性器官實現其功能的主要部分,器官不同其實質也不同。被膜即結締組織,被覆於器官的外表麵,並伸入實質內構成支架則形成間質,將器官分隔成許多小葉。分布於小葉之間的結締組織為小葉間結締組織,內有血管、淋巴管、神經和導管通過。血管、神經、淋巴管和導管出入實質器官的部位,稱為實質器官的門,如肝門、腎門、肺門等。

3.體腔和漿膜腔

3.1 胸腔和胸膜腔

3.1.1 胸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