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奉上今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第三十章帝王之術
在原本的曆史上,義和團的迅猛展,殺害外國傳教士使外國聯軍大為恐慌,他們紛紛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消滅義和團。實際掌握政局的慈禧太後多次布嚴禁義和團的上諭並組織軍隊進行圍剿。但由於多種原因,一時難以撲滅義和團。在北京北堂(西什庫教堂,當時是中國主教的總堂)主教樊國梁的建議下,列強遂於19年5月8日提出派出“使館衛隊”進入北京,清政府先是拒絕,後被迫於1日同意,但提出“每館以二三十人為率”,結果列強先後派出4多人進京,大大出了清政府的限製。後來外國聯軍又派遣西摩爾帶領人前往北京,這些行為對清政府形成了嚴重威脅。
對此,清政府一麵繼續布鎮壓義和團的命令以消除列強派兵的理由,一麵又調集軍隊進入北京以防不測。對外國人抱有敵意的董福祥所率領的武衛後軍(甘軍)即在6月9日被調入北京駐守,6月11日,日本書記官杉山彬前去迎接入京的西摩爾聯軍,在永定門外被甘軍所殺。事後,大臣榮祿親赴日本使館道歉。
列強向北京強行進軍和義和團抵禦外國軍隊,使清廷對義和團的態度開始出現轉變。麵對列強咄咄逼人的態勢,清廷內部主和與主戰,主剿與主撫的分歧更加嚴重。清政府於6月5日派趙舒翹和何乃瑩,6月6日派剛毅去涿州“勸散”義和團,實為考察情況。結果剛毅的態度是“力言拳民可恃”,趙舒翹等也讚成采取招撫的措施。再加之載漪等官僚的鼓動,清政府逐漸開始承認義和團為合法組織,這種態度直接導致6月初義和團大量進入北京。從6月1日起,在清朝官員的默許下,義和團開始大量進入北京。在初期,義和團與北京的外國人關係緊張,但並未生大規模流血事件。6月1日“今晨探報,東華門外教堂起火,不少教民牽而北去。是為義和團入京第一次肇禍也”。(《庚子大事記》)。有論者認為這起事件很可能與克林德擅自拘捕路過使館區的義和團員有關,北京的局勢迅惡化。
在使館衛隊入京後,以德國公使克林德為的部分外國外交人員一味使用武力解決問題。克林德帶領水手一排行於內城之上,現有沙地有義和團練習,即毫不遲疑令開槍,當場打死二十餘人(《庚子使館被圍記》)。此後使館衛隊開展了“獵取拳民行動”,多次主動攻擊義和團員,這種行為反而使得局麵更加失控,憤怒的義和團在北京到處焚燒教堂和屠殺無辜基督教徒,並殃及今前門大街外的大柵欄地區,“京師富商所集也,數百年精華盡矣”。
主和派官員袁昶指責克林德:“門吏等方與步軍統領議彈壓京城內外,遵旨嚴拿要,以靖地方而弭鄰釁。不意德克使闇於事機,擅自拿辦拳匪,以致激變”。而克林德本人則在6月日去總理衙門交涉時與神機營章京恩海相遇,並被後者射殺,釀成著名的“克林德事件”。
就是因為知道滿清政府最後會撕破最後的一層薄紗,露出凶殘的嘴臉,所以林夢楚才會對借助滿清中央的名義毫不感興趣。況且,在甲午戰爭之後,滿清著呢功夫還真的有什麼大義的名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