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撤退
作為勝利的一方,陳誠和林夢楚還有餘暇調笑胡扯,而現在的瓦德西就已經連話都不出來了。上萬名士兵的衝鋒就在重機槍和射炮的雙重打擊下變成了一場巨大的悲劇,嗯,還隻是一個悲劇,沒有成為一個數字。
不是有句話那麼嗎,要是死了一個人,那是一個悲劇。要是死了一萬人,那就是一個巨大的悲劇,要是死了一千人萬人,那就是一個數字了。這次衝鋒的規模是如此之大,在事前他們都以為必然能將那些清國民兵趕出陣地,然後讓騎兵追擊,將他們消滅在曠野中。現在倒是消滅了許多士兵,隻不過是聯軍這一邊的罷了。
瓦德西往指揮部裏麵的眾位將官看去,這些人都要麼將視線轉移到別的地方,要麼將腦袋低下。他麵色陰沉,如此巨大的傷亡,必然要找一個替罪羊出來才能熄滅民眾的怒火,可惜的是這些家夥也不傻,沒人願意勇敢地承擔起這個責任來。
對麵清國人使用的戰術他看的很清楚,就是用戰壕抵消聯軍這邊的炮兵優勢,然後靠著機槍和大炮消滅那些衝鋒中的士兵。這種打法需要消耗的彈藥就是一個文般的數字,即便是聯軍的火力也沒有這麼奢侈的。按照他的估計,對麵至少有一百門以上的大炮和同樣數量的重機槍。
知道是知道,可是他手中現在既沒有足夠的重炮去摧毀那些防禦工事,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填上去將對方的彈藥消耗幹淨。雖死的是俄國人,他並不心疼,反而覺得俄國人死的越多越好,但是現在聯軍的統帥可是他,哪怕隻是一個名義上的統帥。
如果頓兵於防禦工事麵前的話,那歐洲的民眾會怎麼看待他?國王和國內的那些貴族又會怎麼看待他?世人可不會去管實際情況到底是怎麼樣的,隻會將戰敗和無能的帽子扣在他的頭上。
那麼,是要等待後方的重炮通過鐵路運輸過在進攻嗎?
瓦德西立刻將這個想法扼殺在了萌芽狀態,比起戰敗的恥辱,他更不想給國王留下一個弱懦的映像。而且他感覺到在這次戰爭之I後,戰爭的形式將要生重要的變化了。以往的那種集團衝鋒的形式大概是要被拋棄到曆史的垃圾堆裏麵去了。在足夠數量的大炮和機槍武裝起來的陣地麵前,再多的步兵都是不夠殺的。
但是新的戰爭模式將會是做什麼樣的情況,他並不清楚。作為曆史下遊的後來者,自然可以指出戰爭將會生怎麼樣的變化,也能夠指出軍事科技的展方向。可是對於處於這個軍事變革時期的人們來,他們就隻會感覺到混亂和迷茫。隻有那種絕世的才或者是有大智慧之人才能透過曆史的迷霧,看清未來的方向。
不過人類本就是從不斷的錯誤中找到那麼一條相對好一點的道路的,所以,瓦德西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對付敵人的方法。在征集了八國聯軍的軍官們的一件之後,他將聯軍中不多的騎兵放了出去,準備切斷對方的補給線,順便襲擾對反過的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