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黃山的怪石上為什麼長奇鬆(1 / 1)

黃山的自然風景非常美,但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黃山怪石上的奇鬆。

一上玉屏樓,就看見一棵古鬆向客人們伸枝展臂,好像在熱情地迎客,人們喜悅地稱它“迎客鬆”,離開玉屏樓的時候,還有一棵古鬆伸著長長的枝條,像在恭敬地送客,人們稱它“送客鬆”。

在去鬆穀庵的路上,有兩塊石峰呈人的形狀,一塊石姿態雄健,頭頂一棵奇鬆,簡直像頭戴盔纓的武士,另一塊石好像在求饒,人們把它們戲稱為“關公擋曹”。

最有名的是:在一塊小石峰上,生了一棵大鬆,遠看象一隻大誌筆,人們就給它起了個美名——夢筆生花。

確實,長在不同地勢上的鬆樹,它們的姿態各不相同。

除了地形、山勢之外,以及大自然風、霜、雨、雪考驗,長在那麼堅如鐵石的石頭上,要想獲得足夠的水分和營養,是要付出相當努力的!為了不浪費水分,鬆針變得更細更短,連枝幹都長得矮小了,鬆根頑強地在石頭上伸展著,有個縫隙就會深深地紮下去,這頑強的精神就展示出奇異的姿態。

山頂上的鬆樹大都呈傘形,這樣,狂風吹來,樹冠就會減少阻力,讓狂風過去;山風不斷地向下吹,山坳裏的鬆樹就變得千姿百態;那長得彎彎曲曲的老鬆,都飽經了風吹雨打,冰垂雪壓才形成今天這付老態龍鍾的姿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