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有許多造化,神奇得讓人不可思議,其實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姿態萬千的地貌景觀,都有著一部厚厚的演變史,幾百萬年,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才雕塑成今日惟妙惟肖的形象。
然而自然界的一切都在變,由不像到像,又由像到不像,所有大自然的美景都在經曆地質史上的一個過程,“陽元石”、“處女淵”也不例外。
廣東省四大名山之首——丹霞山,被譽為嶺南第一奇山。丹霞山位於廣東省北部,距仁化縣城8公裏,南麵距韶關市約50公裏。山體由紅色砂礫岩組成,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崖奇峰非常典型。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總麵積280平方公裏,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區內有大小石峰、石堡、石牆、石柱500多座,尤以陽元石、處女淵石造型最為奇特,被譽為“世界一絕”。
丹霞山的風景特點首推“雄”,充滿陽剛之美。坐落在錦江之濱的陽元石,俗稱“祖石”,其造型酷似男性的生殖器,高28米,直徑7米,是該景區的“代表作”。有“不看陽元石,未到丹霞山”之說。
與陽元石遙相呼應的有座奇山,叫處女淵,俗稱“少陰石”、“玉女貞石”,其形狀和顏色都酷像青春美少女的生殖器,它外廓高10.3米、寬4.8米,內廓長4.3米、內廓寬0.75米。這“生命之源”,撩開了少女羞澀的麵紗,蘊含著一份永恒而自然神秘的美。
有許多人看了這兩座奇石,紛紛提出了疑問:“天下哪有這般怪事,造型有那麼相似的石頭,莫非是前人打造加工雕刻製作的?”
丹霞山,古人以其“色如涯丹,燦若明霞”而取名。錦江穿景區蜿蜒而過,形成以“丹山碧水”為主要特色的自然風光。由流水、崩塌、風化、及溶蝕作用而形成的許許多多方山、沙礫岩峰叢、峰林及石柱等發育得十分典型,其中以陽元石、處女淵最為奇特。經過國家地質學專家考察鑒定,陽元石、處女淵石均為天然之作,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早在60年代,陽元石就被丹霞鎮黃屋村的農民發現,當地農民都把這座怪怪的大石柱叫做“騾卵石”、“馬卵石”。1992年中山大學彭華教授考察後改名為“陽元石”。處女淵石是1998年發現的。
是什麼力量造就了這塊風水寶地呢?據專家研究,原來丹霞山區在地質構造上屬於南嶺中段的一個構造盆地,地質學家稱其為丹霞盆地。大約在距今一億年前,南嶺山地強烈隆起,盆地處於幹燥環境,氣候又十分炎熱,泥沙在不斷地沉積並逐漸被氧化,所以形成了鐵鏽色。距今七千萬年前,盆地中形成了厚度約3000多米、粗細相間的紅色砂礫岩,岩層一般呈水平狀態,軟而細的砂岩容易被風化和侵蝕,形成與岩層一致的水平凹槽式洞穴,比較堅硬的礫岩由於不易風化而突出為懸岩。現在,險峻的丹霞崖壁就是以前的崩塌麵。在紅色砂、礫岩層中,由於伴有石灰岩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在雨水的淋溶下常形成各種石筍、峰林、溶溝、石芽、溶洞等,甚至形成薄薄的鈣華沉積,故人們又將其稱之為“假喀斯特地形”。
丹霞山地區的地殼還在以每萬年約一米的速度不斷上升。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丹霞山今天的千姿百態。處女淵巧配陽元石,是大自然的千古絕唱!是大自然給人類塑造的愛情頂級珍品。這陰陽奇石的同地出現,是否在昭示著一份人性至美的回歸?正因為有了陰陽之結合,人類社會才得以綿綿延續,永續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