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三種五種七種√
仰望星空,使人感到自身的渺小,自古及今,宇宙的起源就是人類爭吵不休的問題。可以說,它的出發點是哲學的經典論題——“我”從哪裏來。圍繞這個命題,無數人殫精竭慮,也有各種各樣的假說。總的來說,七種說法是最流行、影響最大的。
第一,蓋天說是中國最古老的討論天地結構的宇宙假說。早期的蓋天說認為,天空是圓形的,像一把撐開的大傘,而大地是方形的,像一個棋盤。日月星辰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也即“天圓地方”。
第二,東漢天文學家張衡,提出了完整的“渾天說”。他指出,天就像一個雞蛋,大地像其中的蛋黃。天包著地,如同蛋殼包著蛋黃一樣。渾天說中,天的形狀,是一個南北短、東西長的橢圓球,大地也是一個球,而且這個球是宇宙的中心,這一點與盛行於歐洲古代的“地心說”不謀而合。
第三,宣夜說,最早出現於我國的戰國時期,到漢代則已明確提出。這種學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天是無邊無涯的氣體,沒有任何形質。我們之所以看天有一種蒼蒼然的感覺,是因為它太深遠了。日月星辰自然地漂浮在空氣中,不需要任何依托,因此它們各自遵循自己的規律運動。宣夜說打破了天的邊界,創造了天體漂浮在氣體中的理論,並且在進一步發展中認為,天體自身都是由氣體組成的。
第四,地心說是長期盛行於古代歐洲的宇宙學說,最初由古希臘學者歐多克斯提出,後經亞裏士多德、托勒密進一步發展而完善。地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從地球向外,各種天體都在各自的圓形軌道上繞地球運轉。其中,行星的運動要比太陽、月球複雜些。在太陽、月球、行星之外,是鑲嵌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往外麵,是推動天體運動的原動天。
第五,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裏提出日心說,也稱為地動說,是與地心說相對立的學說。日心說認為,太陽是行星係統的中心,一切行星都圍繞太陽旋轉。地球也是一顆行星,它一麵自轉,一麵又和其他行星一樣圍繞太陽公轉。
第六,最初的星雲說是在18世紀的下半葉,由德國哲學家康德和法國天文學家拉普拉斯提出來的。現代星雲說認為,形成太陽係的,是銀河係裏一種密度較大的星雲,這塊星雲在繞銀河係中心旋轉時受到壓縮,密度增大,在自己引力的作用下逐漸收縮。在收縮的過程中,星雲中央部分急劇增溫,形成原始的太陽。另一方麵,由於星雲體積縮小,因而自轉加快,離心力增大,逐漸在赤道附近形成一個星雲盤,最後演化為行星和其他小天體。
第七,大爆炸說,它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這一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很大的爆炸。1929年,天文學家哈勃提出了大爆炸說的前身。美國天文學家伽莫夫,於1948年正式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學說,認為宇宙本身是個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的,由最基本粒子組成的“原始火球”。這個火球由於迅速膨脹,使宇宙密度和溫度不斷降低,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一些化學元素(原子核),然後形成由原子、分子構成的氣體物質,氣體物質逐漸凝聚起星雲,最後從星雲中逐漸產生各種天體,成為現存的宇宙。
“格言”整個宇宙是一個聯邦,上帝和人類都是它的成員。
——西塞羅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仰望星空觀察星星,不料前麵有一個深坑,他一腳踏空,掉了下去。結果被路人救出。
他對路人說:“明天會下雨!”那人笑著搖頭走了,並將泰勒斯的預言當做笑話講給別人聽。第二天,果然下了雨。
隻有那些永遠躺在坑裏、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