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中立國”,是指一個國家由於完全置身於其他國家所進行的戰爭之外,對交戰雙方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而取得的法律地位。在發生武裝衝突時,中立國對交戰的任何一方,都不采取敵對行動。
中立國的義務一般分為以下三類:第一,中立國不得對交戰國提供與戰爭有關的,直接或間接援助。這類義務稱為回避義務;第二,中立國必須防止交戰國為進行戰爭,而利用其領土,這類義務稱防止義務;第三,中立國在本國國民做出對某一交戰國有利的行為而遭受損害時,必須在一定範圍內予以默許,這類義務稱為默許義務。
中立國分戰時中立國和永久中立國。戰時中立國是指,在國際戰爭開始後,保持中立狀態的國家。永久中立國是指,根據條約或單方發表的宣言,不論在平時或戰時,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國家。目前國際承認的永久中立國有三個:奧地利、瑞士、哥斯達黎加。
中立國不允許參與戰爭,那麼它們有沒有軍隊呢?實際上是有的。奧地利和瑞士有軍隊。哥斯達黎加雖然沒有軍隊,但是有警察隊伍。值得一提的是,瑞士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軍隊——自行車部隊。
瑞士軍隊中的自行車部隊,活躍在阿爾卑斯山區,以輕便、靈活、精幹著稱於世,並一舉成為瑞士軍隊的“軍中之花”,曾經為瑞士國防做出過巨大貢獻。
瑞士於1891年組建了自行車部隊。它的出現,曾遭到當時在瑞士軍隊中扮演主角的騎兵部隊的反對。但自行車部隊最終以其靈活機動、反應快速、適應山區道路等優勢,取代了騎兵部隊,成為瑞士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行車部隊行動敏捷、來去自如,又不容易暴露目標,而且,自行車不像坦克、飛機那樣一刻也離不開燃科,也不像坦克、裝甲車那樣受地形條件限製。它們能迅速穿過崎嶇不平的山路,遇到敵人的飛機轟炸時,它們能迅速散開,使敵機找不到目標。自行車部隊裏的士兵都是自願兵。每年的招兵季節,許多青年都擁擠在招兵辦事處門口,希望能被吸收到自行車部隊裏去。可是,每年招收的人員十分有限,軍方隻挑選少數人入伍,而且要求身體素質必須達到運動員的標準。
至於其他中立國的軍隊,和一般國家沒有太大區別。
“格言”在我們與敵人之間嚴守中立的人們,似乎離敵人更近些。
——尚福爾小雷和小馬兩夫婦吵架,越說越氣憤,突然小雷轉頭問他的小兒子:“如果爸爸媽媽吵架,你要站在哪一邊?”
孩子想了一下,堅定地說:“站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