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超豪華神經——通信衛星(1)(2 / 2)

美國“全球星”衛星係統由48顆低軌道通信衛星組成星座。“全球星”衛星係統除南北極在全球範圍提供無縫隙覆蓋、低價的衛星移動通信業務,包括話音、傳真、數據、短信息、定位等。“全球星”任何個人幾乎在全球範圍內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與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通信,即所謂的全球個人通信。“全球星”號稱一機在手,聯通全球。

海事通信衛星

遠洋貨輪、龐大的油輪和豪華郵輪,航行在茫茫的海洋裏。它們怎樣與外麵聯絡呢?怎麼在移動中通信呢?海事通信衛星是專門為海洋上的艦船提供通信服務的衛星。輪船通過海事通信衛星,可以打電話、發傳真、上互聯網等。據設計,3顆第四代海事通信衛星就可覆蓋全球。

2005年3月11日,第四代海事通信衛星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這顆當時世界最大、最先進的商用通信衛星,由歐洲著名宇航防務集團公司製造,衛星重6噸,太陽能帆板翼展45米。

軍事通信衛星

衛星的發展充滿了火藥味。先進的衛星技術首先應用於軍事,從軍事通信衛星的發展,人們已經遙遙看到未來通信衛星的曙光。曆史的經驗證明,一項先進的衛星技術,從軍用轉為民用隻需5年的時間,甚至更短。

軍事通信衛星是軍事強國的象征。因此,美國將軍事通信衛星稱為美軍的神經。現在,美軍大型軍事通信衛星有20多顆,其中有國防通信衛星、特高頻後繼衛星、寬帶填隙衛星,正在研發的有先進極高頻衛星、機動用戶目標衛星和轉型軍事通信衛星等。

先進的軍事通信衛星常采用抗核加固、抗幹擾、極高頻、自適應天線調零、擴展調頻、跳頻、交叉鏈路、星上信號處理和核能源等新技術,具有保密性強、靈活機動、抗幹擾等優點,並能減少對地麵站的依賴。

美國每年花費100多億美元發展軍事通信衛星,淋漓盡致地將各種最先進的技術集成到衛星上。

會說話的蜘蛛網——國防通信衛星

國防通信衛星是美國用於軍事的通信衛星,歸屬美國國防部。在兩次伊拉克戰爭、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幾乎所有的美軍坦克、飛機、軍車及精確製導炸彈和導彈都通過衛星傳輸、接受作戰指令。美軍說:“我們太依賴通信衛星了。不論飛機被擊落,還是對作戰效果進行評估,我們對戰場形勢的反應速度都取決於衛星。”美國空軍司令部宣稱,自2003年第二次海灣戰爭結束以來,美軍對衛星傳輸的需求增加了10倍。沒有軍用通信衛星,現今美軍的指揮和作戰幾乎玩不轉。

美軍1966年至1992年共發射了三代57顆國防通信衛星,9顆失敗。第三代國防通信衛星重1.2噸,設計壽命10年。一般由6顆國防通信衛星組成星座,4顆為工作星,2顆為備用星,被稱為“會說話的蜘蛛網”。國防通信衛星與美國海軍的艦隊通信衛星、美國空軍的空軍通信衛星一起為美軍提供立體通信,組成一個龐大的太空通信係統。美軍的航空母艦、“捕食者”無人機、“阿帕奇”直升機、三角洲特種部隊、第82空降師、第101空中突擊師都在國防通信衛星的信息下,奔赴全球各個戰場。

超豪華神經——特高頻後繼衛星

2000年以來,美國國防部就開始追求快速的衛星廣播平台——“全球廣播係統”。它利用靜止軌道衛星,采用Ka頻段寬帶廣播,地麵覆蓋範圍大,傳送的數據特高頻後繼衛星 量大,傳送速度高,實時性好,信息豐富。

“全球廣播係統”相當於直播衛星,有更強的戰術應用和多點廣播能力。“全球廣播係統”不隻是一個傳聲筒,它既有廣播功能,又有點播功能。這兩種功能可為軍隊及時提供所需信息,可極大提高聯合作戰部隊的戰鬥力,增加信息傳遞速度,使得大型作戰文件的傳輸由過去幾小時變為現在幾秒鍾。巡航導彈在發射前的最後一分鍾也可進行最終目標修正,因為作戰命令用“全球廣播係統”可在一分鍾內送達。美國國防部將“全球廣播係統”稱為超豪華神經係統。軍隊通過便攜式、移動式終端,飛機、軍艦、潛艇、坦克、裝甲車、導彈、火箭,甚至智能製導的大炮都能隨時隨地得到各類大量信息,從而大大提高信息保障能力,掌握戰爭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