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如此,賀若弼也不敢大意,中國曆史上任何軍隊從北方進攻南方,渡過長江是基本任務,這也是為什麼不管是南宋時期還是南朝四個小朝代,都可以憑借長江天險拒敵於江邊,逍遙幾十數百年,也算是苟延殘喘。我們知道北方人不習舟船,不善水戰,這點曹操已經在赤壁之戰用事實證明了。所以,北方大軍將要渡江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賀若弼都要求沿長江布防的軍隊加強訓練,每次換防交接的時候都把聲勢搞得很嚇人,而且就在敵軍集中布防的對麵搞,搞得越熱鬧越好。這既是加強北方士兵水戰能力,也是麻痹陳****將。於是每次交接的時候,曆陽這個地方都會有許多旗幟樹立起來,遍地敲鑼打鼓,軍營帳幕漫山遍野。陳朝人以為隋朝的大軍即將發動進攻,便讓軍隊全部開拔出來積極防禦。一頓雞飛狗跳之後才知道人家隋軍換防演習,逗你玩兒呐,筋疲力盡的陳朝軍隊隻能怏怏散去。後來這樣的演習搞了無數次,陳朝都以為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士卒都麻木疲憊並放鬆警惕了。感覺火候差不多了,賀若弼親自率領大軍渡江,搞得陣勢與演習的時候相差無二,陳朝人以為又是隋朝軍隊正常的換防演練,竟然毫無察覺。順利渡江之後,隋朝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打下了陳朝的京城建康(今南京)。陳朝最後一任皇帝陳叔寶被俘虜,陳朝滅亡,中國重新進入大一統發展模式。這裏多說幾句,“詩聖”杜甫的詩句“城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就是說隋朝大將韓擒虎已經打到城外了,陳叔寶和自己的寵妃張麗華還在嬉戲玩樂,說的是這樣的君主驕奢淫逸,不管百姓死活,至死不悟。其實陳叔寶也算是一枚文人了,和南唐後主李煜有的一拚,都是選錯了專業的孩子,本該學文科,卻搞管理,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直至被滅國。後來杜牧在《泊秦淮》中還寫到“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裏麵的後庭花指的就是陳叔寶為自己妃子張麗華所寫的一首曲子,名叫《玉樹後庭花》,單從藝術上來看,這首作品也算是精品了,可惜了,後世皆認為其是靡靡亡國之音。
最後,稍微總結一下,此計策最大的精髓就在於從敵人習以為常的事項中麻痹對方,讓其徹底失去警惕性,所謂瞞天過海才能出其不意、掩其不備,畢其功於一役。
今日小故事:三十六計(勝戰計)①——瞞天過海講到這裏,謝謝您的閱讀,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