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城市生活應該更美好(1)(1 / 3)

自從人類誕生之日起,衣、食、住、行以及勞動、生產,都依賴於我們所生存的地球。大氣、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動植物等,組成了錯綜複雜而關係密切的自然生態係統,這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長期以來,人類把文明的進程一直滯留在對自然的征服掠奪上,似乎從未想到對哺育人類的地球給予保護和回報。在取得輝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時,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卻使得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滿目瘡疤。人口的增長和生產活動的增多,也對環境造成衝擊,給環境帶來壓力。

令人向往的綠色城市城市是人類的重要居住地,是人類活動的主要舞台,是人類技術進步、社會經濟發展的源泉地,是社會文明發達的重要標誌,也是人類生態問題和環境危機的重要策源地。城市,就像一座小島,各種各樣的人生活在這個車水馬龍的世界裏。不斷擴大的城市已經容納了超過50%的地球人口,消耗了過多的資源,並產生嚴重的汙染。

城市生活的生態環境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在維護城市整個生態平衡以及地球的生態平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保護好城市生態環境,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構建科技、環保、節能的綠色城市生活已成為時代的迫切要求和人民的強烈願望。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可以從身邊的環境做起,從保護周圍的環境做起,例如:遵守有關禁止亂扔各種廢棄物的規定,把廢棄物扔到指定的地點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飲料杯、飯盒、塑料袋,用紙盒等代替,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垃圾,減輕垃圾處理工作的壓力;愛護花草樹木;少贈送賀年卡;保持校園清潔等。以上這些雖是小事,但是,隻要大家動手,一起努力,從節約資源和減少汙染著手,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就能為保護地球作出一份貢獻。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構建美好的節能、環保、綠色的未來城市貢獻自己的力量。

未來的城市將是什麼樣的?人類能夠依靠自己的科技來構築綠色的城市嗎?人類如何更好地營造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生活呢?本書讓你了解人類城市的發展困境,向你展現人類未來城市生活的大致麵貌。讓我們一起來分享未來的城市給人類帶來的美妙生活吧!

1.全球性的環境汙染

人們一直以為地球上的海洋、空氣是無窮盡的,所以從不擔心把千萬噸廢氣送到天空去,又把數以億噸計的垃圾倒進海洋。大家都認為世界如此廣闊,這一點廢物算什麼?我們錯了,其實地球雖大(半徑6300多千米),但生物隻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範圍內生活,而95%的生物都隻能生存在中間約3千米的範圍內,人類竟肆意地從三方麵來汙染這有限的生活環境。

海洋汙染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汙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等,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汙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陸地汙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鋁等廢物。它們成了城市衛生的第一號敵人。

空氣汙染這是最為直接和嚴重的了,主要來自工廠、汽車、發電廠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觸了這些汙濁空氣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視覺器官的疾病。我們若仍然漠視專家的警告,將來一定會落到無半寸淨土可住的地步。

環境汙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淨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係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具體包括水汙染、大氣汙染、噪聲汙染、放射性汙染等。水汙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汙染等方麵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大氣汙染是指空氣中汙染物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壞生態係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噪聲汙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噪聲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並幹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放射性汙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麵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例如,超過國家和地方政府製定的排放汙染物的標準,超種類、超量、超濃度排放汙染物;未采取防止溢流和滲漏措施而裝載運輸油類或者有毒貨物致使貨物落水造成水汙染;非法向大氣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造成大氣汙染事故;等等。造成生態環境汙染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