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神嫡入界,那便要說起天尊創界那時的故事了。
那時戰火褪去,終於再次平靜的大地,恢複了往日的生機和活力。
凡人重新主宰這個世界,希望世間再也不要出現戰火和爭鬥,便把這時代叫做不界,不分彼此,天下一界。
但天道循環,世界終是又劃分了不同的種族勢力。
就在不界一百年的時候,天尊在以凡更之軀悟道升天,與幾位友人一起創建了懸山浮土,更是自命不凡,名為神嫡,寓意神仙後裔,不落凡胎。而當時一同創界,除了天尊之外,尤為重要的兩人便是——禪心和魂宇。
三人在凡更界的時候,便是一起修道的好友,更是不分先後領悟了天道妙法,得到升天。掌握了大自然奧妙的三人,便協力運用道家仙法,創建了懸山浮土。可就在神嫡界剛建不久,魂宇和天尊便有了爭執。
天尊所想,‘凡人得道,乃機緣造化,得道之人更應看破俗世,放下情緣,他界之事自此與我再無瓜葛,潛心修道,直至不滅之境,方是大成’
而魂宇則思,‘我等得道,乃天意眷顧,更應布道於世,教化眾生,讓其脫離苦海,遠離欲念,方是我輩之人應盡職責’
兩人各執己見,一方覺得,得道升天應是自己造化,有緣即可,無緣便不強求,另一方認為,神嫡是天意所示,先得道之人應幫助凡更,脫離苦海。禪心見狀,與兩人商量,最終定下,每十年神嫡下界施恩,助有緣之人得道,便有了今日的神嫡入界盛會。
可好景不長,凡更各國之間互相爭鬥,引得戰火連連,而凡更與鴛羨更是矛盾激化,兩界屢屢相殘,此時魂宇便欲以神嫡之力,統一三界,讓戰火永不再現,可天尊則認為,這一切都是他界命數,無論相互爭鬥還是和平共處,都有其天命,我等不應幹預,兩人互不退讓,終有一戰。
天尊和魂宇,在懸山浮土之上拚術鬥法,爭鬥了百餘天,魂宇終略遜一籌,不敵天尊,敗下陣來,在禪心的百般求情之下,天尊終饒其性命,但為防他日魂宇私自幹預他界之事,天尊便把魂宇囚禁在了木林情海十絕景之一的——莫問石林。望其有朝一日能想明白。
禪心此時則不忍昔日摯友,如今兵刃相向,便離開懸山浮土,下界入凡,從此再也沒了音信。
天尊自此則命眾神嫡再也不許提及這二人之事,如今過了幾百年,這段往事更是沒有幾人知曉。
可今天,得緣怎會給無恨把這些都講得如此清楚明白?
“無恨,你如果是神嫡之主,你會怎麼做?”
得緣看著聽得出神的無恨問道。
“這個嘛……我覺得,魂宇下凡點撥眾人的想法還是可取的,隻是不應想著一統三界,以爭鬥化解爭鬥是最不應該,而天尊則太過固執,隻想著自己修道,卻把身外之事都拋諸腦後,也太沒慈悲之心了。最好是像方丈天天給咱們講經念佛這般,去三界講個幾天幾夜,三界肯定就會真正的太平了。”
“哈哈哈,無恨,隻望有朝一日,你能把佛家所想傳遍天下。”
無恨與得緣聊過後,便拿著柴刀上山砍柴去了。
如往常一樣,無恨負責寺裏每日所需的樹柴,順便也摘些草藥,帶回給自卓師父。
因為天天都來山裏,無恨跟山裏得這些飛禽走獸也都熟了起來,這些山裏的動物見到無恨,便紛紛上前跟他玩耍,有時遇到傷痛惡疾,無恨也能幫忙救治,所以久而久之,無恨成為了山裏的“百獸之王”。山裏雖然大多都是溫順善良的小動物,但也有一些凶殘惡狠之類,最出名的就是那隻獨眼惡熊,無恨叫它“熊不改”。之所以這麼叫它,正是因為當日,無恨見它欲傷村民性命,便上前阻止,情急之下,傷了惡熊的左眼,可惡熊不知悔改,依舊我行我素,自此,無恨便給他取了此名。
今日無恨正在砍柴之際,就聽遠處傳來了熊不改的嚎叫,心想必是有誰又要糟了毒手,便立馬前去營救。不消片刻,無恨便順著叫聲來到了熊不改之處,眼見惡熊正在對著一個男童吼叫。
可說來奇怪,這個男童看來就六七歲般大小,眼見惡熊,卻不哭不鬧,隻是呆呆的走到惡熊麵前。
熊不改盯著這個男童的眼睛,就這樣男童和惡熊竟互相對視著,過了一會,惡熊不知怎的,便悻悻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