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僅僅經曆了河內之戰後,曹亮卻又在馬隆的頭上潑了一盆的涼水,讓他是倍受打擊。
不過曹亮並不是潑完涼水之後就不管了,而是同馬隆認真地探討起解決的方案來。
想要避開投石車的攻擊,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扁箱車的機動能力實在太差了,一旦結陣之後,再想移動,幾乎是很困難的事,除非撤陣,否則的話,幾乎沒有什麼可能會逃避掉投石車的攻擊。
既然躲不開,那就必須要有反製的手段,最好的方案自然是破壞掉對方的投石車,這樣扁箱車陣就可以免受到攻擊了。
想要破壞掉敵人的投石車,其實手段也是蠻多的,比如派兵突襲,使用火箭,但最為有效有手段卻莫過於使用投石車,以投石車來對付投石車,恐怕是再合適不過了。
尤其是並州軍所使用的配備式投石車無論在射程上還是威力上,都是遠超司馬軍的投石機的,隻要在扁箱車陣之中,配備一定數量的投石車,就可以防範司馬軍用投石機來攻擊了。
當然這個投石車的數量不必多,不用像步兵營那樣足足配備一百多輛的投石車,每輛抬石車都會占據大量的空間,畢竟扁箱車陣大部的時候,還是需要在平原應戰的。
平原地帶扁箱車結陣的話,需要布署成環型的陣地,而環型陣地的中央,通常情況下比較狹小,所以這就要求投石陣的數量,必然要控製在一定的合理範圍之內。
經過演練,大致地確實投石車的數量為三十輛左右,太多的話扁箱車陣無法容納,太少的話也起不到應的作用。
扁箱車陣和投石車的組合是一種新型的方式,在這之前,還真沒有人敢這麼想,曹亮這一手倒是極具創新性,也算是可以完美地解決了扁箱車陣的最大隱患。
在扁箱車陣之中布署投石車之後,馬隆也算是立刻恢複了不少的底氣,以投石製投石,從此扁箱車就不再懼怕司馬軍投石機的攻擊,讓馬隆在布陣的時候,更加地從容自如了。
畢竟投石機對於扁箱車陣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威脅,而如果馬隆沒有反製的手段的話,整個扁箱車陣就會處於對方威脅之下,隻要司馬軍一旦動用投石機,扁箱車就會存在被摧毀的可能。
而現在扁箱車一旦完成布署,陣中的投石車也相應地進入到了戰備的狀態之之中,隨時都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配重式投石車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大大減少了拽手的人數,使得投石車的占地更少,使用更方便,否則的話,光是三十輛投石車就會占據很大一片的空地,扁箱車陣就無法組得很緊密,周圍的漏洞就會增多,反倒給敵人以可趁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