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司馬師對司馬倫的計謀並沒有太過於熱衷,隻不過是聽聽罷了,但司馬倫一開口,司馬師一聽,好啊,分析的頭頭是道,看來司馬倫對大形勢還是有過研究的,就這幾句話,一般目光短淺一些的將領都說不出來,看來司馬倫對天下大勢的認識,還是不錯的,能有這樣的大局觀,可謂是沒有白費司馬師的一番苦心。
司馬師聽了之後,很是欣慰,但這種道理司馬師也不是不知曉,現在曹亮陳兵黃河,諸葛誕叛於淮南,司馬軍最為擔憂的自然是唯恐曹亮和諸葛誕聯起手來,這樣的話,司馬軍就不得不麵臨兩線作戰的困境,局麵堪憂。
各個擊破,無疑是最佳的應對方案,但曹亮和諸葛誕那是戰場上的老油條了,豈會給你各個擊破的機會?一旦司馬師在淮南有所動作,曹亮便會在北麵發起進攻,而司馬師重點防禦曹亮的話,便給了諸葛誕可趁之機,如果諸葛誕發兵進攻豫州或徐州的話,司馬師還真是分身乏術,難以招架。
說到底,還是兵力上有所欠缺的緣故,如果司馬師兵強馬壯實力雄厚的話,任爾幾路來,亦可統統擋之。
由於冀州之戰司馬軍蒙受了很大損失,幾乎一大半的機動兵力都折損了,現在司馬師為了防備曹亮的渡河,已經是捉襟見肘,窮於應付了,這個時候再突然殺出一個諸葛誕,這不是要命嗎?
司馬師歎口氣道:“為兄也知道各個擊破的道理,但是現在形勢所迫,曹亮諸葛誕根本就不可能給你各個擊破的機會,不管是對付那一邊,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司馬倫道:“那兄長為何不試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辦法?”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司馬師皺了皺眉頭,道,“如何個治法?”
司馬倫麵帶笑意地道:“阿兄最為擔憂的,便是腹背受敵,此乃是兵家大忌,任何一個用兵者,都不會輕易地將自己置身於如此險境之中,所以現在阿兄首先應該對付的,就是諸葛誕。諸葛誕實力沒有曹亮那麼強,雖然吳國兵馬相助,但雙方各懷鬼胎,各有算計,根本就形成不合力,隻要那剪除諸葛誕的這一支人馬,曹亮沒了助力,阿兄所承受的壓力便小了許多。至於阿兄擔心討伐諸葛誕之時,曹亮會趁機出兵來搶奪黃河防線,那可便是多餘的,其實小弟隻要略施小計,便可以讓曹亮無暇南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