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人生如戲 全靠演技(2 / 2)

司馬懿也必然是察覺到了曹操的猜忌,所以他的大尾巴一直夾得很緊,謙恭謹慎,恪盡職守,一直不給曹操殺人的機會。

司馬懿的聰明更在於他的選擇,政治上,站隊往往是最重要的,站好隊那就意味著青步平雲,仕途一帆風順,而站錯隊的代價,往往是會掉腦袋的,比如楊修。

司馬懿選擇了曹丕來進行政治投機,曆史證明,他的選擇睿智無比,憑著扶立之功,司馬懿終於從幕後站到了前台,成為曹魏政權灸手可熱的權勢人物。

當然,在這其中,蜀漢丞相諸葛亮是功不可沒的,他一次次揮師北伐,搞得曹魏關中隴右風聲鶴唳,曹魏不得不將西線的軍政大權委任給司馬懿,由他來對付諸葛亮。

司馬懿深諳“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政治哲學,所以在對付諸葛亮上麵,盡管他掌握著絕對的優勢兵力,但除了采用縮頭烏龜一樣的防禦策略,對蜀作戰的戰績,一向是乏善可陳的。

當然,司馬懿在西線也不全是消極防禦,他在排除異己,培植親信上麵,還是不遺餘力的。張郃死在木門道死得稀裏糊塗的,這位曹魏五子良將的最後一位恐怕至死也沒有明白過來,他究竟是死於諸葛亮的奇謀還是司馬懿的暗算。

最後諸葛亮死在五丈原的時候,司馬懿暗自扼腕而歎,政治的資本還沒有撈夠啊!

遠征遼東,司馬懿再無對陣諸葛亮的拖泥帶水,金戈萬裏,氣吞如虎,因為他不願意在遼東這個偏僻之地耽擱太長的時間,尤其是得到曹叡病重的消息,他更是歸心似箭,以雷霆手段消滅公孫淵之後,更是大開殺戒,築京觀以震懾遼東民心。

因為司馬懿明白,那怕他在遼東拿下更大的功勞,也無法彌補曹叡駕崩時他不在身邊的損失,他如果想盡快地分到一塊政治蛋糕的話,就必須速戰速決,回到洛陽。

而此刻,當他踏入宮門後,聽到曹叡還未死的消息,終於是可以暗暗地鬆下一口氣來了。

來得及,一切還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辟邪匆匆地迎了上來,對著司馬懿長揖一禮道:“太尉回來的正是時候,陛下在嘉福殿等候已久了。”

司馬懿收起了冷傲睥睨的鷹眸之光,謙和地道:“大內官,不知陛下龍體如何?”

辟邪垂淚道:“陛下病勢沉重,幾近彌留……”

司馬懿當場飆淚,泣道:“懿出征之時,陛下身體何其康健,想不到今日竟然如此,大內官,快快於我通傳,某要見陛下。”

“陛下已經吩咐了,如太尉回朝,可直接覲見,不必通傳,太尉請隨某來。”辟邪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司馬懿此刻身子變得佝僂起來,步履也蹣跚不穩起來,與先前進宮之時簡直就是判若兩人,一步一灑淚,與辟邪相攜進宮。

曹亮注視著司馬懿近乎風燭殘年的背影,不禁暗暗感歎,當世影帝,真是非司馬懿莫屬,特麼的人生如戲,全靠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