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薨逝前的絕筆書信(1 / 2)

興許是朝中的人都知道,近來朝中喜事多,因此帝王年輕心不定,疏理政事也是應當的。

總不能要求帝王日日勤政,不理風花雪月。

直待到第三天,整個京都終於開始轟動起來。

自慕容絕年前登基起,從未有過連續三日不上早朝,不理政事之事。此時終於有人發現,這偌大的宮中已經牢牢禁閉宮門三日,這三日裏不見任何朝臣,任何人馬也不能靠近皇宮半步。

據說前兩日,已有宮中大臣拿了兵符,調遣宮外的兵馬,兵臨城下將整個京都皇城牢牢駐守起來。

但防亂臣賊子,別有用心。

更甚的是,在這休朝的三天裏,已經百裏急件傳遞到了邊陲,慕容絕往日裏暗中安排駐守在邊陲的大將也都接到了死忠的皇命,百萬雄兵拿在手中,幾乎隨時做著兵覆整個景台國的準備,以防有變。

對內封鎖皇宮,對外圍守控製京城,再更放眼天下,江山處方皆安排了人馬,下了軍令,以穩天下局勢。

明眼人直到第三天終於發現或許是出了什麼事,稍微愚鈍的也終於稍稍聞到了不對勁的味道。

如若天下安定,又怎麼會有這番大動幹戈的舉動?百萬雄兵可不是好說的,且切神不知鬼不覺……朝夕完成,這次帝王到底在唱什麼局?

朝中終於有人再恍悟了過來,慕容絕休朝三日,這詭異也是從第日封鎖宮中開始的,如今掐算第三天了……

終於明白過來,宮中前些天傳出身體不適休朝是真的,更甚的是突發惡疾……

皇帝壯年而薨,這在曆代王朝都是大事,更何況是如今這富庶強勢的景台國?

慕容絕往常作風淩厲,早就將周邊幾個藩屬國欺壓得奄奄息,都期待著有機會便反撲,這會兒江山出了這樣的動靜,旁屬國不可能不知道。同掀起腥風血雨的是慕容端與慕容鶴。

慕容端自從被打入幽山別院,被奪兵權之後便耿耿於懷,朝中瑞王派黨羽也直伺機而動。前陣子午門斬首琴萬遠,又將清太妃千刀萬剮,好不容易壓製了這幫人的謀反之心,此時聽說了慕容絕突染惡疾,隨時都有可能病歿西去,朝中頻頻異動。

慕容端在幽山別院裏麵都囚不住了,如今隻可惜手中沒有兵權,事發又突然……

終究是動蕩不安。

而慕容鶴被遠放江南之地,原司閑職,這會兒接到消息也連忙從江南之地趕回京都,雙桃花眼雖然寫著淡然,關心皇兄的龍體,但到底其心難明。

慕容絕似早料到這種情況,大軍牢牢把守著京都,天下各個角落也皆是聽命與皇令的人馬。

雖然亂,但到底還是維持著種奇妙的平和。

第天,宮中已經正式頒出了消息,聖上龍體不適。

僅僅這幾個字,在整個景台國掀起了轟然大波,藩屬國有人立即按耐不住了,上呈文書要求麵聖,以求平和,否則便脫離蜀國關係,明求安心,實則威脅。

內憂,外患,接踵而來。

而京中百姓紛紛議論,說的最多的便是當今聖上正值風華,膝下無子,若是萬真有個好歹,到底是誰即位?

瑞王獲罪,看似即位可能性極小,除非籌集兵馬叛亂。

齊王政事上無建樹,喜好音律,此時回到京中,但能不能即位還是另回事。

唯有個可能……

也是如今天下沒有徹底大亂的唯原因……慕容絕。

此時 王府內,從這江山出事到現在,大門直緊閉,就如同過往年樣,不入朝堂,不過問朝政,點動靜都沒有傳出來,神秘得令人琢磨不透,惶惶不安。

朝中大臣不敢有大的變亂,那是因為慕容絕未出,周番邦不敢進犯,那是因為慕容絕還在。

這景台國,隻要日還有 王在,天下就絕對亂不了。

越是亂世,人們就越發想起十年前的這種時候,那時也是明帝身子突發惡疾,躺在宮中臥床不起,而太子正好遠征北夷,瑞王南下賑災,齊王還小,什麼事都不知道,當時便是慕容絕人獨掌朝中政權,將天下牢牢掌控在手中,威懾了眾人。

那時不過是個十歲的少年,如今歲的 王經曆了世事,也發讓人不敢輕易藐視。

有些人不出手便罷,若是出手那便是天下皆震蕩。

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 王府,別有用心的朝臣惶惶不安,周遭則蠢蠢欲動……

在這樣的局勢中,唯有這 王府依舊平和安寧,大門緊閉,在這跌宕起伏的朝局中顯得遺世獨立。

都道, 王的心思太深沉,沉得讓人猜不透。

此刻的 王府中,高牆碧柳已經把外頭的風波都隔絕在了外頭,府中隻有亭台樓閣,水榭怡人,假山湖畔邊張案桌,什麼都不放,隻有本書,壺茶,伴著湖邊的清風,迎麵徐徐緩緩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