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曉從出生開始,除了吃就是睡,平時不吵不鬧,隻有餓了拉尿了才哭。大家都這是個省心的孩子。還真是省心。
三娘出了月子,大家就開始春忙。大家都忙著翻地播種,從4月播種5月插秧開始,一直到忙完已經6月了。
這時候大家才現,五丫頭已經滿百了,這三個月來,五丫沒有笑過,除了餓了和拉尿就沒有哭鬧過。如果二媳婦不在家,就是五丫餓了也不會哭鬧,二媳婦一進門,五丫就開始大哭,隻是大哭也多數是光打雷不下雨,隻嚷嚷,不掉眼淚。
平時就三丫四丫在家看著,三丫四丫在農忙的時候需要打掃家裏的院子,需要喂雞(原來兩隻現在就剩下一隻了),需要照看三子四子,開始大人們還擔心三丫四丫照看不了三個孩子,幾下來也就放心了。
三丫四丫見五妹不哭不鬧,就直接該喂雞喂雞,該打掃院子打掃院子,有時候再去後山挖點野菜。五丫就這樣的被放在家裏。
三丫四丫有時還會教育三弟四弟他倆都不如五妹聽話。等6月份大人們忙完了。才現五丫頭的不正常來,於是二柱夫妻開始關注孩子,逗五丫玩,五丫開始時候還笑笑,表現一下自己是會笑的,可是就是這種逗孩子的,她是真的笑不出來,到有一種想哭的衝動。經過幾個月的觀察,夫妻二人現孩子沒有什麼不妥,能吃能睡,也願意動,該翻身還是會翻身,6個月就會爬了。也就放下心來了。
這時候的郭曉曉已經弄明白了這個家庭成員。
爺爺今年48歲,叫李山,奶奶叫什麼不清楚,爹一輩都喊娘,一輩都喊奶奶,爺爺叫奶奶大柱他娘,好吧,最後郭曉曉放棄了。
大伯叫李大柱今年歲,大伯母叫張秀蘭歲。
她爹叫李二柱今年4歲,她娘叫張三娘今年歲。
整個李家村都喜歡取隔壁張家村的做媳婦,尤其是條件好一點的家,除非是家裏太窮才會取其他村子的,例如她爺爺弟弟家的兒子取的就是吳家村的吳氏。
張秀蘭和張三娘又是兩姨表姐妹,雖然相差8歲,但都是勤快樸實的農家孩子,知根知底,做了妯娌以後,感情直線上升。加上有一個和善的婆婆,一家也算是和樂融融了。大伯和爹中間差這麼多歲數是因為中間有幾個姑姑都沒有活。
大伯家總共6個孩子,三男三女(有夠能生的了)大姐17叫李大丫,二姐15叫李二丫,都已經嫁人。三姐8歲叫李三丫。大哥1叫李大壯,二哥生出來幾個月大就夭折了,三哥5歲叫李三旺。
自己家這邊,四姐7歲叫李四丫,她老五今年剛生的叫李五丫(郭曉曉開始以為是大丫二丫都是名也就無所謂了,後來有一次隔壁孩子過來玩了,才現加個姓就是大名,當時郭曉曉是臉抽筋,胃抽筋,渾身上下都抽筋。心裏就想,一個名字而已,要不要這樣省事。當時就下定決心,這個名字一定要改掉)。四哥歲叫李四喜。
她一直奇怪為什麼男孩子就沒大壯二壯的排下去。
後來才知道,之前是打算這樣排的,也這樣做了,但是因為李二壯夭折,大家一致認為是名字問題,在有孩子要單起,所以剩下的就沒有再排了。郭曉曉聽到這個解釋的時候,眼前一排烏鴉直接飛過。這都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