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的《感遇(其一)》,是蘅塘退士所編選之《唐詩三百首》的開卷之作。詩雲:“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蘭桂飄香,春之濃豔,脫然紙上。詩的中心意思是,呈現美麗的姿容,散發香濃的氣味是草木的本性,並不希望別人折取以賞識把玩品評。
張九齡是唐朝的宰相或者說宰相級人物。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專家稱,他的這首詩以比興手法,寓意於高雅清香的春蘭秋桂,不仰慕虛榮,不攀附權貴,不博取他人欣賞,表達了詩人潔身自好,不求名利,不與佞臣同流合汙的高尚氣節。
張九齡為政,主張不循資格用人。人盡其才,用其所長吧。用意象用詩句表達,即尊重並享用“草木”的“本心”,其自然屬性,天成之屬性。
“草木有本心”,“本心”在哪些方麵呢?因品種不同,樹型花型不同,氣味也不一樣。春夏秋冬四時更替,該綠時綠,該黃時黃;該開時開,該謝時謝。生長地的緯度不同,海拔不同,土壤不同,氣候不同,該高時高,該矮時矮;該豔麗時豔麗,該素潔時素潔;該生長時生長,該休眠時休眠。
草木的枝、葉、花,花之色香,並不是為人類準備的,那是它們生命的本色,是物種演化的結果。即使出於自身繁衍的需要,以色以香誘使了昆蟲,它也隻需要昆蟲傳粉,不希望昆蟲“折枝”。
人才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主導力量,是人類社會大地上蓬勃生長,裝點秀色,噴吐異香,散發氧氣的“草木”。沒有人才,社會會沉寂、僵滯、頹敗。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尊重人才,是曆朝曆代的嚴峻課題。在此方麵,做得好的朝代便興旺、發達、強盛、輝煌,做得不好的呢,則衰敗、混亂、虛弱、滅亡。毛澤東說,世間萬事萬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人才當然更為寶貴了。對於人才,不能苛責,應當像張九齡那樣,不循資格用人才。不能要求人才這也要會,那也要會,這也要好,那也要好,而且要絕對聽話,指東不能向西。不能要求人才沒缺點,沒一點兒脾氣。幹預太多了,影響人才的成長與作用的發揮。讓人才自然成長,讓其各有特長,各有特點特色,讓他們按自己的方式走上社會,按“本心”行事,才是科學的人才之道。
發現人,推薦人,起用人,是好事,但有時卻未必。因為有些人才,抱定了“古來材大難為用”的思想,無意於別人用自己;有些人才,不想與當政者合作,要做閑雲野鶴,對社會的回答是,天生我材不為用。這些人的“本心”如此,如果硬要把他們拉上社會,拉上仕途,那就有違本心,是在幹違背自然、違背人心、強人所難的壞事。其結果也是事與願違的。讓李密做官,逼得他不得不寫《陳情表》,便屬此列。
《傷仲永》給我們講了一個叫方仲永的少年因為小時候讀了不少書,記住了不少東西,頗有才華,能詩善文。結果,其父並未讓其按本心發展下去,而是牽著他到處顯示,到處誇耀,以博取名譽與金錢。不幾年,這小孩就平凡平庸平淡得不行了,肚子裏沒東西了,毀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一半是自然規律社會規律使之,一半是好事的成年人使之。
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恢複高考後,某科技大學成立了少年班,招收那些按年齡隻能上初中的小孩子,那些腦子特聰明,成績奇好的苗子上大學。結果呢,少年班辦了幾十年,成才成大才的卻數不出幾個。絕大多數,如古代少年方仲永,平凡得沒入人海不見了。對於草木,拔苗助長要不得,過度整枝修剪要不得。對於人才,尤其對於有可能成為人才的那些苗子,更不能施之手段,按成人官人的願望要他們“一夜長得比天高”。這是不可能的,不要說“某某某擔水把它澆了”,就是眾神合力擔水澆灌,也難以做到。
草木是有本心的,那麼,就讓它們能長多高長多高,長成啥樣是啥樣,能露何色是何色,能透何香是何香。草木之枝,“美人”們就不要去折了,不要去幹預自然了。
“美人”者何?就是那些好事者,那些自以為是者,那些想主宰世界、主宰自然、主宰他人命運的權貴。“美人”們是很讓人討厭的。“美人”收心收手了,“草木”的本心就得以保護了,人才輩出的環境就良好了,社會就自然和諧進步了。
200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