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析落後地區觀念變革困難之原因(1 / 1)

變革陳舊過時的觀念困難,在像西部這樣的經濟文化都十分落後的地區,變革觀念尤其困難。許多已落後於時代,阻礙生產力發展,影響人們奮發向上的觀念無法革除,而一些新觀念也樹立不起來,究其原因,我以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因為落後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緩慢,處於相對穩定態勢,動感不強,而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方式也基本呈定勢,不易改變。這種環境,造成了人們求穩怕亂,害怕變動的心理。目前落後地區的個別領域雖有了較快的發展,但就全局看,由於受基礎、地理位置、投資環境、原料、市場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發展極不平衡,因此影響觀念突變的大氣候和背景沒有形成,而舊的體製、舊的模式的存在,還足以支撐舊觀念的大廈。所以,欲盡快變革觀念,即需把改革和發展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去考慮。

第二,落後地區普遍呈封閉半封閉格局,自給自足,周而複始。人們長期生活在這種怪圈裏,已習以為常,且自得其樂。由於信息不通,與外界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反差表現不明顯,感覺不靈敏,對外地的情況不甚了了,外國的雖知道一些,但差距太大,天上地下,求之無望,便也感覺不到差距。沒有強烈的落伍感和自省意識,沒有改變現狀的迫切要求,有的地方甚至對“治窮治愚”的口號也百般挑剔,視為汙蔑之詞。以此等認識水平和思想境界看待社會和生活,自然沒有求變的要求,或要求不高,觀念難以改變。

第三,在改革和發展中得益麵比沿海地區小,很多人不能直接很快感覺到改革的益處,或感覺不深,因此,對舊的體製、舊的觀念衝擊不夠有利,而新的觀念則遭到比較頑強的抵製和排斥。比如時間觀念、競爭觀念、商品經濟觀念,雖然也在不斷強調,但在落後地區大多數人的頭腦中仍然十分淡薄。因為時間、競爭還未給這裏的人們帶來明顯的直接的利益。

第四,落後地區舊思想的積澱更加深厚,難以衝破。我們所謂的落後地區,大多為老少邊山地區,這些地區的窮困落後,並非始之今日,而在曆史上就是落後地區。由於經濟文化的發育不良,也造成了觀念的畸形,舊的思想、舊的觀念,諸如平均思想、小農思想、安於現狀的思想等等,根深蒂固,有些還被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加以保存和弘揚。在這類地區,對於觀念還存在複雜的甄別問題,改變舊觀念的任務更為艱巨,即使取得一點效果,也不太明顯。

綜上所述,在落後地區,其經濟文化的發展較慢,如果聽任觀念自由發展和變化,其速度自然會很慢。意識形態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反作用,如果不盡快更新觀念,改革開放就會受到影響。意識形態有其相對獨立性,雖然有些地區因各種原因經濟一時不可能有較快的發展,但觀念也是可以改變的,這就要求我們思想理論戰線的同誌作艱苦的努力。更新觀念,為改革開放鋪平道路,也為今後的大發展做好思想和心理準備,這是落後地區較為迫切的任務。誰能把此項工作做得好一些,誰就有可能盡早摘掉落後的帽子。

(載1988年4月28日《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