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文垂被炸之謎
導言:1940年11月14日夜晚,納粹德國的轟炸機對英格蘭中部名城考文垂進行了長達7小時的狂轟濫炸。轟炸過後,考文垂全城被夷為平地,死傷無數,哀鴻遍野,考文垂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被炸受害最深的城市。戰後這座城市在廢墟中重建起來,修築了無數的樓房,寬闊的街道;建成了步行商業區、環城快車道;開辟了大片綠地,公園和廣場;以現代化的嶄新麵貌出現在世人麵前,被譽為“灰燼中飛出的金鳳凰”。考文垂是英國英格蘭西米德蘭郡城市,曾以紡織業馳名於世。地處英格蘭中心,與倫敦、布裏斯托爾、利物浦、赫爾各港距離大致相等,麵積97平方千米,人口約30萬。因建有隱修院而發展成為繁榮的貿易城鎮。14世紀末製皂、羊毛、服裝與皮革工業發達。15世紀中葉是英國重要的紡織工業中心。18世紀以鍾表業著稱。19世紀出現汽車等重工業。1896年,英國第一輛戴姆勒汽車在此誕生。20世紀始發展人造纖維、電子和軍火工業。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城鎮破壞嚴重。
1940年5月10日,德國在西線發動全麵進攻。6月22日,法國敗降後,德軍沿著法國、比利時、荷蘭、丹麥和挪威,形成對英國的三麵包圍。成為孤島的英國以英吉利海峽為天塹,進行殊死抵抗。希特勒深知自己的海軍不敵英軍,於是下令德國空軍對英倫三島進行大規模轟炸,企圖以此摧毀英國的軍工生產,打垮英國人的鬥誌,為渡海作戰創造條件。11月14日夜間,德軍按照預定的部署,出動449架飛機,向考文垂市投擲了爆破彈503噸、燃燒箱881個。在這次空襲中,德國空軍在考文垂上空共計投下3.3萬枚燃燒彈,考文垂市被炸成一片焦土,全市6萬棟建築被毀,一座有著600多年曆史的老教堂也在轟炸中化為灰燼。空襲造568人喪生,4800多人受傷。
但是在此後卻有人說丘吉爾事前知道考文垂將被德軍轟炸,但是他知情不報,考文垂是丘吉爾的“犧牲品”。這如果是真的話,丘吉爾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呢?有人認為,這是丘吉爾的政治策略,他想以此來激發英國人民的戰鬥熱情和凝聚力,從而擺脫英國曆屆政府所奉行的歐洲大陸均勢政策以及對德的綏靖政策。也有人認為,這是丘吉爾為了檢驗剛剛破譯的德國情報是否可靠而付出的一次沉重代價。更為有力的說法是,丘吉爾是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防止泄露英國情報機構的“超級機密”。當然,盟軍為嚴守“超級機密”的安全,也付出了重大的代價。考文垂的毀滅就是這其中重大代價之一。
但不少人對這一說法懷疑,他們認為“有誰願意犧牲一個城市來贏得一場戰爭呢?”軍事專家諾曼稱丘吉爾事前根本沒得到情報,因為據他所知,丘吉爾確實知道德軍要對英國某個城市實施空襲,但丘吉爾始終認為德軍的目標是倫敦。
因此丘吉爾在考文垂被炸之前是否就已經獲知此消息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
“人民聖殿教”集體自殺慘劇
導言:1978年,“人民聖殿教”900多名信徒在圭亞那的一片森林裏集體自殺,引起了全世界的震驚,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走向這條不歸路呢?“人民聖殿教”是美國人吉姆·瓊斯於1953創立的,其基地開始設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城,後來遷到舊金山市的郊區,最後遷至圭亞那北部叢林的瓊斯城。“人民聖殿教”的宗旨是“真正為人民”服務,至1978年,該組織的成員達到1500人,具有很嚴密的組織和教規,其成員是由許多家庭組成,上至老人下至嬰兒。但在1978年11月18日,吉姆·瓊斯包括他在內的912名成員在圭亞那的基地中集體喝氰化物自殺了。這就是震驚世界的“人民聖殿教”慘案。
對於這場災難的背景,數年來,許多學者都進行研究但卻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
一些學者認為“人民聖殿教”的悲劇其實是美國空想社會主義的悲劇。美國長期存在著空想社會主義運動,到了20世紀60年代中期,當傳統思想和權威受到人們的質疑時,美國一直處於低調的空想社會主義活動又活躍起來。許多空想主義者甘願放棄繁華的大城市在農村或小鎮中生活,並組成各種各樣的集體或“公社”,重新進行集體生活。據統計,到了20世紀70年代,這樣的集體或“公社”總數已經達到了50萬,而“人民聖殿教”是其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