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寡婦原名劉惜珍,是劉家村土生土長的人。她父母早亡,從小就跟著嫁到了同村的姑姑生活。十六歲的時候,更是沒有絲毫意外的嫁給了她的表哥,也就是她姑姑的兒子。
結果,大婚當晚,兩人還沒有洞房,她的倒黴表哥就一命嗚呼了。
在這個封建的古代,難得劉惜珍有一個明事理的姑姑,嗯,也是她婆婆。因為兒子從小就心髒不好的原因,很多大夫都給出了死亡判決書,說他活不過十八歲。而劉惜珍和那短命相公成親的時候,他正好十八歲。
所以,劉老夫人並沒有責怪劉惜珍克夫什麼的,相反,若是在村子裏聽到了有關劉惜珍克夫的傳言,她還會出麵澄清。
久而久之,人們對劉惜珍的印象,便從克夫的黑寡婦,變成了嫁給病秧子的可憐女人。
表哥死後,劉惜珍和婆婆相依為命,除了打理地裏的活計以外,農活兒不忙的時候,她還會到鄉裏做短工,賺錢以貼補家用。
她們兩個女人,花銷並不大,時間久了,她竟然攢下了一些銀子,兩人的日子雖然不富裕,但保證溫飽並不成問題。
這樣的日子,直到兩年前才結束,因為劉老太太病了——頭風,很常見的病,不要人命,但疼起來會令人生不如死。為了治療這個病,兩年來,兩人沒少往醫館裏跑。但是所有大夫都說,這個病沒有辦法根治,隻能靠平日裏保重身體,盡量不吹風,不著涼。
可是,村子裏的女人,哪有那麼金貴?何況,每到農忙的時節,地裏的活兒光靠劉惜珍一個人,也根本做不完。所以,劉老太太的病,越來越重了。
特別是今年,由於冬天下了一場罕見的暴風雪的原因,她不小心著了寒,生了一場大病,身體更是每況愈下。
地裏的活兒,她是幹不了了,又擔心劉惜珍自己一個人太勞累,老太太便拿出全部家當來,讓劉惜珍去鎮子上租個地方,做個小買賣什麼的,如此一來,既能貼補家用,她也不用擔心劉惜珍會累著。
婆媳二人的願望很簡單,不求大富大貴,隻求能維持溫飽,還能有錢給老太太治病。
雜貨鋪的生意一直都很好,眼看著荷包裏的銅板越來越多,劉惜珍和老太太都很高興。但,好日子並沒能維持多久,因為有一天鄉長王有為路過劉氏雜貨鋪,一眼看到了正在招呼客人的劉惜珍。
要說,劉惜珍還真不是招蜂引蝶的女人。
但,寡婦的日子做久了,難免經常會有別有用心的人上門。一開始,劉惜珍對於這些挑釁他的家夥,打心眼兒裏是拒絕的,不但心裏拒絕,麵上也會毫不留情地痛斥他們。
但,久而久之,她發現,除了橫眉冷對地訓斥以外,還有別的辦法可以收拾這些人。
尤其是在劉老太太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以後,她的心態就徹底改變了,不再對那些登徒子橫眉冷對,改而采取了懷柔政策,用她的美貌,將那些家夥迷得團團轉,卻又不讓那些人成功吃到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