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推栽培技術模式為:“壟三”栽培技術模式、小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模式和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模式。
一、“壟三”栽培技術模式
本技術模式特點是選用優質品種,壟體、壟溝分期間隔深鬆,壟上雙條精播,分層深施底肥。
(一)種子及其處理
1.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生態類型和市場需求,按省品種推廣區域化的要求,因地製宜選擇優質高產,熟期適宜、抗病、抗逆性強的品種或專用品種。
2.種子精選
種子播前要進行精選,種子質量要達到二級良種以上標準。
3.種子處理
種子包衣,播種前用大豆種衣劑包衣或拌種,防止大豆病蟲害。微肥拌種,未包衣處理的種子,可選用鉬酸銨、硼鉬微複肥或鋅肥等進行拌種。
(二)輪作與耕整地
1.輪作
實行合理輪作,不重茬,不迎茬。
2.耕整地
在秋翻深鬆基礎的地塊,可進行秋耙茬,撿淨茬子,耙深12-15厘米,耙平耙細。春整地時,要做到翻、耮、壓連續作業。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頂漿起壟並鎮壓。有深翻基礎的玉米茬,早春拿淨茬子,並將茬坑耮平,達到待播狀態。
(三)施肥
1.有機肥
每公頃施有機肥(有機質含量8%以上)15噸以上,結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
2.化肥
測土平衡施肥,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種肥。化肥做種肥,每公頃施肥量按純氮18-27公斤、五氧化二磷46-69公斤、氧化鉀20-30公斤,施於種下4-5厘米處或分層施於種下7-14厘米處。追肥。根際追肥。在大豆生長較弱時,二遍地鏟後趟前追施氮肥,每公頃追施尿素45-75公斤,追肥後立即培土。葉麵追肥。大豆前期長勢較弱時,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頃用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氫鉀1.5公斤溶於500公斤水中噴施,並根據需要加入微量元素肥料。
(四)播種
1.播期
地溫穩定通過7-8℃時開始播種,東北三省中南部地區4月25日至5月10日,北部和東部地區5月5日至5月15日。
2.播法
采用壟三耕播機或2BT-2播種機播種,小行距10-12厘米。
3.密度
根據品種特性、水肥條件及栽種方式而定。一般中南部地區每公頃保苗25萬-28萬株,北部地區每公頃保苗28萬-32萬株。
4.播種質量
播種均勻無斷條,20厘米內無籽為斷條,每5米斷條不超過一處。播種時應對準壟頂中心,偏差為上下3厘米。
(五)田間管理
1.深鬆
大豆拱土時,進行鏟前深鬆或趟一犁。
2.鏟趟
及時鏟趟,做到兩鏟三趟,鏟趟傷苗率小於3%。後期拔淨大草。
3.化學除草
根據雜草種類采用播後苗前施藥或莖葉處理。秋施藥,應在秋季溫度穩定在10℃以下,土壤濕度適宜(以翻地不結塊為準),先翻耙平地後,邊噴藥邊用機車牽引圓盤耙耙一次,耙深10-15厘米,待全田施完藥,再與第一次方向成直角的方向耙地一次。禁用長殘效除草劑。
4.防治病蟲害
做好蟲情預報,注意田間病蟲發生,及時防治大豆蚜蟲、紅蜘蛛、食心蟲、草地螟和大豆灰斑病、菌核病。
(六)收獲
1.實行分品種收獲,單儲單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