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茬低、不留莢,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莢為準,一般為5-6厘米。收割損失率小於1%,脫粒損失率小於2%,破碎率小於5%,泥花臉率小於5%,清潔率大於95%。
三、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技術模式
本栽培技術模式特點是采用主莖結莢品種、大壟寬台密植、壟底深鬆、壟體側深分層施肥、壟上精量點播。
(一)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生態類型選用半矮杆、抗倒伏品種
1.種子精選
種子播前要進行精選,種子質量要達到二級良種以上標準。
2.種子處理
種子包衣,播種前用大豆種衣劑包衣或拌種,防止大豆病蟲害。微肥拌種,未包衣處理的種子,可選用鉬酸銨、硼鉬微複肥或鋅肥等進行拌種。
(二)輪作與耕整地
1.輪作
實行合理輪作,不重茬,不迎茬。
2.耕整地
進行秋深鬆整地,秋季做成90-105厘米的大壟,壟高18厘米,達到待播狀態。
(三)施肥
1.施肥原則
采用測土配方施肥。各地可根據測土結果因地製宜確定施肥量。
2.參考施肥量
畝產150公斤地塊,每公頃化肥使用量尿素要在45-50公斤左右,磷酸二銨150公斤左右,硫酸鉀50公斤左右;畝產200公斤地塊每公頃化肥使用量尿素要在50公斤左右,磷酸二銨175公斤左右,硫酸鉀75公斤左右。
3.施肥方式
種肥要做到分層側深施,上層施在種下5-6厘米處,施肥量占總施肥量的1/3。下層施在種下12-14厘米處,肥量占總施肥量的2/3。
4.葉麵追肥
大豆前期長勢較弱時,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頃用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氫鉀1.5公斤溶於500公斤水中噴施,並根據需要加入微量元素肥料。
(四)播種
1.播期
地溫穩定通過7-8℃時開始播種,中南部地區4月25日至5月10日,北部和東部地區5月5日至5月15日。
2.播法
采用大壟窄行密植播種機播種,小行距9-10厘米。
3.密度
根據品種特性、水肥條件及栽培方式而定。一般每公頃保苗35萬-38萬株。播種均勻無斷條,播種時應對準壟心,偏差為上下3厘米。
(五)田間管理
1.大豆出苗,進行深鬆或趟一犁。分枝期再趟一犁培土。
2.化學除草
根據雜草種類采用播後苗前施藥或莖葉處理。秋施藥,應在秋季溫度穩定在10℃以下,土壤濕度適宜(以翻地不結塊為準),先翻耙平地後,邊噴藥邊用機車牽引圓盤耙耙一次,耙深10-15厘米,待全田施完藥,再與第一次方向成直角的方向耙地一次。禁用長殘效除草劑。
3.防治病蟲害
做好病蟲預報,注意觀察田間蚜蟲、紅蜘蛛、食心蟲、草地螟,大豆灰斑病、菌核病的發生情況,達到防治指標時,及時采用相應藥劑進行防治。
(六)收獲
1.實行分品種收獲,單儲單運。
2.收獲時期
人工收獲,落葉達90%時進行。機械聯合收割,葉片全部落淨、豆粒歸圓時進行。
3.收割質量
割茬低、不留莢。收割損失率小於1%,脫粒損失率小於2%,破碎率小於5%,泥花臉率小於5%,清潔率大於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