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奶奶將殷琦帶在自己身邊,穿衣喂飯、學步說話、親力親為一手撫養。殷琦剛剛會說話時,奶奶就經常隨手撿根樹枝在地上寫下“大、小、人、樹、狗……”教她認字。有時也會看見什麼,便觸景生情的教她背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等到殷琦還未滿四歲時,便能認識很多字,背好些個詩。“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過年她爸張貼春聯,殷琦跟前跟後奶聲奶氣的一字一字的念:“福星高照全家福,春光耀輝滿堂春”,“爆竹聲中一歲除總把新桃換舊符”,“春滿人間,福臨小院”……
從中堂到大門再到院門,童音稚語宛如黃鶯初鳴,啾啾啁啁,清脆婉轉抑揚頓挫,還不顛倒春聯的順序。
她爸詫異的看看她,不確信的又手指了門頭上的橫批再讓她念。
“國強民富”,“歡度春節”。字字清晰悅耳。
她爸頓時歡喜無比,抱起她,在她的小臉上猛得叭了一口,早忘了他的男尊女卑、男重女輕意識。
一直在旁邊遞漿糊的她媽,趁機在她爸麵前猛誇殷琦,提起前一段時間她跟她姐一道去街上買鹽的事。
一次,菜燒在鍋裏,她媽才發現鹽缽子裏沒鹽了,叫來殷錦到街上去買鹽。鹽店離她們家有一裏多路,一個人走那麼遠的路,殷錦心中有點發怵,有些犯難。她媽便教她找妹妹陪著一起去,這樣膽也壯些。
那時鎮子中心的商店,是兩排東西、南北走向的瓦房,房頂鋪著小瓦,廊簷比一般人家的更往外伸出些。兩排房子呈直角排列,賣油鹽醬醋的便在這個直角處。
殷琦以前跟大人上街時,大人在那兒買完日常用品之外,也總會買幾塊水果糖給她吃,所以聽說是上街買東西去,當然歡喜,心裏想著又有糖吃了,興匆匆的就跟著姐姐上了路。
商店裏冷冷清清的,有些空曠,一長排的櫃台將店堂隔成兩塊。所有的貨物都在那櫃台的後麵。她倆進去後,那高高櫃台後探出一張胖乎乎的圓臉,問她倆要買什麼?殷錦上前細腔細調的說:“阿姨,我們要買一斤鹽。”那人伸手接下殷錦遞上去的錢後數了數,又探臉出來,和顏悅色的說道:“小姑娘,你的錢不夠稱一斤鹽的啊!怎麼辦呢?要不你回家再去拿錢吧。”
殷錦一聽,立時苦瓜了臉過來找殷琦商量。
回家拿錢再來?雖說家離此處一裏路遠,但是她倆人小腿短,一趟下來,不僅又要很久而且也真得精疲力竭,哪想再走一個來回呢?
原來指望著買鹽多下來的錢能買糖吃的殷琦也不指望著吃糖了,忙幫姐姐出主意。“你問她,我們的錢夠買多少鹽就買多少鹽行不?”
殷錦得了主意,忙又過去踮著腳尖同櫃台後的人商量。
那櫃台上的人早已聽見了小姐倆的對話,忍不住多看了兩眼殷琦,心裏笑道:雖然姐姐長得一付聰明靈秀樣,妹妹憨頭憨腦的,卻沒妹妹精呢!噯!就連自己也沒想到可以這樣賣給她倆的。一邊接過錢一邊手腳利索的稱好鹽,包好遞出櫃台:“拿好哦!路上小心,別弄破弄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