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劍隱(1 / 2)

大齊現在剛剛才和蒙古打過仗,正是兵力最為薄弱之時。朝中許多人一聽說三公主和三皇子的驛館被圍了,第一反應竟不是如何派兵營救他們,而是提議棄車保帥,舍三公主而保全大局。誰讓三公主和三皇子不識好歹,竟然幹預吐蕃內政的?

其實大齊例年來幹預別國內政的例子不在少數,但三公主和三皇子都是恪皇貴妃的兒女,與新帝立場不一致,有些膽小怕事之徒便肆無忌憚地攻擊他們,活將他兄妹二人說成了罪該萬死之人。

裴子琅高居上首,一副陰沉不定的樣子:“依你們所言,長公主和哲郡王是死有餘辜咯?”

他這麼一反問,方才還滔滔不絕的人頓時偃旗息鼓。他們麵麵相覷,實在不知該如何回答是好。畢竟這位新皇是在靖武末年才開始嶄露頭角,他們對他的了解還不夠多。

裴子琅冷笑道:“一群貪生怕死之徒。我大齊的公主縱然有錯,又豈能任吐蕃蠻夷踐踏。”

眾人一聽,更加迷糊了——難不成,皇帝這是要開戰?

楚氏的父親楚繼堯首先站出來反對:“啟稟陛下,微臣以為這樣做不妥吧。現在大齊剛剛停戰,正是修生養息之時,又怎能為一女子再度開戰?”

“是啊陛下,吐蕃人雖然不比蒙古人英勇善戰,但他們也不是善茬……”

“如果現在再度開戰,大齊會不會再度戰敗?”

“現在朝中並無善戰的大將軍啊……”

裴子琅聽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心中百感交集,滋味複雜難言。

他從小和裴子揚一起長大,其實受裴子揚的影響很深。他一直認為,他隻是受裴子揚的限製才沒辦法出人頭地,所以隻要裴子揚死了,他拿到了他應有的一切,他便可以像裴子揚一樣,做一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了。

可是他錯了。

他發現事態越來越不受他的控製,他在這條路上已經越走越歪。這種情況,並沒有隨著他的登基而改變分毫。

他始終是那個活在黑暗裏的人。而裴子揚即使死了,他還是萬民心中的賢王,英勇善戰的英雄。

而他呢?

他是什麼?

是一個靠勾心鬥角、陰謀詭計,篡取皇位的可憐蟲。

裴子琅閉上眼睛,渾身發顫。

他不甘心。

“朕可以禦駕親征。”他終於說出了這句話,然後如釋重負般鬆了口氣。

可是顯然,朝中大臣並不讚同他的決定。

“陛下乃是國家之本,怎可輕易帶兵出征?”

“大皇子尚且年幼,陛下若有三長兩短,大齊江山該由誰來繼承?”

“萬萬不可啊陛下……”

裴子琅冷冷地看向這些人,企圖在其中找到一個自己的支持者。可他悲哀地發現,竟然沒有一個人支持他的做法,包括一路扶持他的五皇子和安仁。

不知怎的,他突然想起了穆聆風。那個木頭一樣的人啊,對裴子揚忠心耿耿,可謂誓死效忠。要是他身邊也能有那樣一個好兄弟生死相隨,該有多好?

裴子琅收回不切實的設想,寒聲道:“難道你們都認為大齊此仗必敗麼?你們別忘了,就算朕不親征,邊境可還有蘇大將軍鎮守在那裏呢。”

可還是有人反對:“蘇大將軍雖然戰功顯赫,但畢竟年事已高……”

“聽說蘇家軍和賢王軍有所勾結,一旦他們借機造反可怎麼辦?”

一時之間,反對之聲不絕於耳。

裴子琅聽得厭煩,擺手道:“罷了,此事容後再議,退朝!”說罷匆匆離去,顯然心情不佳。

裴子揚失蹤後,他在靖武帝的幾個皇子中,矮子裏頭拔高個當上了皇帝,可是根基不足,朝中力量薄弱。真正當上皇帝後裴子琅才發現,皇帝的位子可不是那麼好坐的。

慈寧宮裏,楚氏聽說了大朝會的結果後,笑得合不攏嘴。